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法治湖南>法治文化

在“三味书屋” 品味“三味”

 文章来源:湖南长安网 作者:唐春斌 时间:2017-01-03 16:25:14 

  来到绍兴,必须到“三味书屋” 。

  最早知道“三味书屋” ,是在课本中,是在鲁迅先生的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章里。

  “三味书屋” 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家,坐东朝西,门临小河,与鲁迅先生家隔街相望。在这里,鲁迅先生接受了他的启蒙教育。

  “三味书屋” 原为三余书屋,取意于三国董遇之话,他劝道学生要利用“三余” 学习,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希望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后来寿镜吾之祖父将其改名为“三味书屋” ,三味比喻为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寿镜吾先生则对三味解释为“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

  对“三味” 之品味,可谓其味不尽相同,先贤们的感觉是“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醘醢” 。而寿镜吾先生的感悟则为不当老爷甘当老百姓,不慕山珍海味满足粗茶淡饭,体味书中奥妙获取深长味道。

  我站在“三味书屋” ,聆听着导游的述,作为一名法官,我感受的却是这样的味道:为民、廉洁、公正。

  为民,是法官的价值取向,离开了为民的要求,办理的案件最多最好,也无任何意义。只有真正地为老百姓办事,才会有快乐感。

  廉洁,是法官的职业底线,突破了廉洁的底线,则办案由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法律成了捞钱的工具。

  公正,是法官的基本要求。只要公正的判决,才能维护社会良序,维护法律尊严。而不公正的裁决,给社会带来的则是是非不明,黑白颠倒。

  品味着如此的“三味” ,我不知道先贤们乃至寿老先生有何感想,如果鲁迅先生尚在,又会作何评述?

  正当我放飞思想时,耳边传来了导游的声音“三味书屋因鲁迅先生而扬名,鲁迅先生因三味而挺拔” 。法官,靠什么挺立于社会呢?我立了立腰杆,走出了“三味书屋” 。

  作者单位:韶山市人民法院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