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柱访澳深意:一张辐射全球的国际安全合作网络接近成型?
文章来源:长安剑 作者:苏航 时间:2017-04-24 09:09:204月21日,正在澳大利亚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书记会见澳总理特恩布尔,并启动中澳高级别安全对话机制。这是中国在国际安全合作中取得的重大进展。
可能小伙伴们对国际安全合作并不熟悉,长安君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国际安全合作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
人类的命运之路,始于足下
今年初,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发生了一件大事:针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充满自信地向世界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共同构建人类共同体,实现人类共赢共享。
安全格局,是人类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向世界阐述的: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简单道理,但大道至简,想要实现并不容易。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中国为了人类共同的安全与发展已经迈开了脚步。习近平总书记为了国际安全合作亲力亲为,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加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合作机制;在南海问题最为紧张的时候,以博大的胸怀会见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努力促成了双方的共识;今年初,当反全球化的声音此起彼伏时,携手俄罗斯出席达沃斯论坛,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让世界和人类都倾听中国的声音,思考中国的方案;前不久,在朝鲜半岛局势最为紧张的时刻,他远赴海湖庄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长谈,力图让各方重回六方会谈政治解决半岛问题的框架中来……
现在,孟书记到了澳大利亚。
据媒体报道,此次孟书记出席的双边会谈中,中澳两国间签署多年的《引渡条约》取得了重大进展,澳方承诺推动批准中澳《引渡条约》,随着澳方走完国内法律批准程序,这个条约也将正式生效;在网络安全方面,双方达成了一致共识,在预防、打击网络犯罪和处理网络冲突危机方面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承诺不从事或支持网络窃密行为;在反恐方面,双方将就“涉恐人员回流”问题加强情报和信息交流,分享对策和经验,探索加强反恐合作;在应对跨国腐败问题中,中澳拿出了新举措新办法,共同加强跨对国腐败犯罪资产进行调查、冻结和追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的,没有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更安全的世界,与更安全的中国紧密相连。
一张辐射全球的
国家安全合作网络
中澳高级别安全对话,是一张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安全合作网的最新节点。自2014年6月起,中国已先后与九大主要国家或区域合作组织展开安全合作对话。
在俄罗斯,中国连续三年与俄达成共识,全面提升执法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威胁挑战。
在东南亚,中国与东盟发表北京宣言,宣布将完善和充实东盟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东盟警察首长会议等现有合作机制,成立反恐、禁毒、打击有组织偷渡和非法移民等若干合作执委会,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在欧洲,首次中英高级别安全对话、首次中德反暴力极端主义专业对话先后成功举行。建立合作机制、促进信息交换,加强国际安全领域执法司法合作,增进沟通协调成为前进共识。
在美洲,中国与美国、加拿大持续进行法治与安全对话,围绕联合打击网络犯罪、资产追缴、人员引渡等重要话题答成阶段性成果。美洲大陆,将不再是外逃贪官的“避罪天堂”。
在印度次大陆,中印通过举行首次反恐安全对话,就加强安全与反恐合作进行了磋商。印度高级官员表示,愿同中方加强在反恐安全领域的沟通合作,成为团结统一的整体。
随着澳洲大陆“并网”,小小寰球中,中国的安全国际战略布局,正在日渐完整而清晰。
安全互动背后的内在动力
梳理相关报道,这些安全合作背后,都有更为宏大的“背景”。
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在与孟建柱会谈时就提到,当前澳中关系发展顺利,李克强总理上月对澳大利亚进行了成功访问;中加在安全领域多次互动,起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G20峰会期间的访华之行;中印反恐合作,据印媒分析,也是此前印度内政部长拉杰纳特·辛格访华的产物;而首次中英高级别安全对话后,双方发布的成果声明更直接表示,这是落实“《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的重要举措”。
毫无疑问,中国能够开展如此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安全合作,得益于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确立,得益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持续上升。
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财长、央行行长齐聚杭州,到美国总统特朗普胜选前后对华态度的转变,再到近期一系列国际争端各当事方争相谋求中国支持,乃至下月即将召开、已有20多位外国领导人、50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100多位部长级官员确认参加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这一切,都印证了一句中国俗语:“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国家实力,是获得“对话伙伴”资格的前提,是实现引领国际安全合作的内在动力。
反过来,国际安全合作也能够促进国际关系发展。进入四月来,恐怖袭击频发,国际争端不断,朝韩、叙利亚等冲突热点地区热度不降,欧美发达国家又接连“中招”。当此“危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拒绝与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安全资源雄厚的第二大经济体建立安全合作的诱惑。
毕竟,无论国家大小、国力强弱,安全永远是第一需求。
中国需要更安全的世界
随着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更积极承担“国际安全引领者”角色的中国,也将收获更多。
经济方面。据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仅2017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21.8%。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额达205.4亿美元。无怪乎外国人惊呼,“中国正在买下世界”。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需要安全的内部环境,安全的外部环境也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条件——全球就像一个大集市,试问谁能在乱糟糟的环境下安心做生意?
能源方面。学者研究表明,2016年我国能源生产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进口快速增长,增幅均超过10%,对外依存度大幅攀升。全年原油进口量达3.81亿吨,12月更是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经济腾飞,需要在世界范围寻找燃料。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能源产地的安全,还需要能源输送沿途的安全,如果中国没有一张精心织就的、有话语权的安全网络,我们的能源安全就无从谈起,发展的命门就会掌握在别人手中。
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更密集地开展交往,在国际贸易与市场上“开疆拓土”,也需要更稳定、更可预期的交易环境。这是围绕国家利益的国家战略。谈合作、谈发展,必先谈安全。没有安全保障,一切美好蓝图都是空中楼阁。这也是中国海军自2008年起,持续十年赴索马里护航的原因。
因此,中国不断拓展、加深的国际安全合作,并无意料之外,都在情理之中——实在是中国发展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正如孟建柱书记在2016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首次指出的:“顺应全方位对外开放新趋势,坚持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安全保护和法治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有效保护我国在海外的公民、企业及项目安全。”为了发展的安全,这是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应有之义。
国际安全格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条腿,不仅发展中的中国需要,全世界各国都无法离开安全谈发展。
在最近的100多年里,我们生活的地球并不太平,习近平总书记说,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我们要顺应人民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
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织就一张世界安全合作的大网,中国的胸怀,在天下。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