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平安在身边

每年1600万游客来这里,ta的平安建设秘笈是……

 文章来源:湖南长安网 作者:张易 时间:2017-09-25 15:19:09 

  “这里环境很好,空气也很清新,来旅游的人多但秩序却非常好,有机会还会再带孩子过来。”5月1日,游客许女士带着女儿在毛主席铜像前感叹。今年“五·一”期间,韶山共接待游客24.97万人次,同比增长21.26%,旅游秩序井然。目前韶山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超过1600万人次,通过创新引领、联动融合,韶山走出了一条打造平安景区的特色之路。

  创新引领 换乘中心彻底解决景区拥堵

  在宽敞明亮的韶山景区交通换乘中心,记者看到跟团的游客和散客购票后分别从不同的安检通道进入乘车区,几十分钟后,旅游环保大巴就会把他们送至核心景区。

  去年3月,韶山景区交通换乘中心试运行,10月正式运行。交通换乘中心由换乘服务大楼、多层小汽车停车楼和地面生态停车场等组成,其中静态停车位4788个,是一座集停车、交通换乘、咨询、导游、购物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韶山景区换乘中心

  “服务大楼很漂亮,里面明亮宽敞,设施完善。我先拍几张照,发个朋友圈。”李先生刚从韶山高铁站赶来,在换乘大厅的椅子上“淡定”地刷了会手机。

  现在,自驾到韶山的游客将车辆统一停放在换乘中心后,乘坐环保车进入景区。换乘中心有70多台游环保大巴,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途经景区核心景点,并开通了滴水洞、韶峰景点专线,车辆在景区间循环运行。

  “现在进入景区的车少了,环境也好了很多,”当地一位居民表示。顺畅的交通为游客节约时间,当地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保护。

  国家旅游局于去年10月发布的“十·一”假期旅游“红黑榜”上,韶山成为红榜上湖南省唯一一家“综合秩序最佳景区”。新投入使用的换乘中心成功经受了“黄金周”、毛泽东同志诞辰123周年等旅游高峰的考验。

  “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停车站点风雨长廊、景区游步道等一系列旅游设施的建设,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韶山景区的负责人介绍。

  联动融合 促和谐旅游环境

  在韶山市旅游执法综合指挥中心,公安、物价、交通运输、城管近十家单位集中驻点办公。在指挥中心办公室,蓝色的文件夹里面整齐地装着一叠叠投诉处理单,从投诉人信息、投诉内容到处理结果、跟踪回访情况一一记录在案。其中一份投诉处理单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今年3月10日,贵州游客曾先生投诉,在韶山某饭店用餐价格不合理。执法人员当天就对该饭店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点餐、结账分别使用两套菜单”的现象,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且该饭店曾多次因价格违法被投诉。该店被责令停业整顿,并退还了多收的游客餐费192元,并罚款10万元。  

 

  对存在欺诈顾客行为的饭店进行处罚的相关文件

  指挥中心自今年1月试运行以来,共接到咨询、求助及投诉电话400多个,立案受理50多起,100%得到解决,电话回访情况显示群众满意率100%,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称赞。

  “我们借鉴了网格化管理的概念,把景区及周边地区划分成11个小网格,实行精细化、责任制管理,实现了责任到人、快速响应。通过实行‘旅发委+旅游警察+市场监管等’的‘1+N’旅游综合执法模式,已初步形成了标本兼治、惩建并举、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有力遏制了旅游市场乱象。”

  韶山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庞伟义介绍,“今年5月起,韶山市试行《七日无理由退货和先行赔付制度》,并设立政府基金作为赔付待用经费,这一举措也极大地维护了游客的利益。”

  目前,韶山率先在全省成立了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4个市场管理保障机构,由“韶山市旅游执法综合指挥中心”统统一调度,全面负责。  

 

  景区安检通道

  韶山市连续12年荣获并保持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和全省“平安县(市、区)”称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多年来一直保持湘潭市第一、全省前列。

  韶山市委政法委书记蒋卫阳表示,我们将紧紧围绕“将韶山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宏伟目标,突出“红色旅游、平安韶山”主题,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以核心景区带动全市综治工作,积极推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向主动预测预警预防转变,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韶山,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