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队伍建设>作风建设

破解“人情网” 唤起新风尚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曼斯 瞿辰 闵杰勇 时间:2018-07-11 09:00:10 

  破解“人情网” 唤起新风尚

  ——宁乡市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掠影

  湖南日报记者 李曼斯 通讯员 瞿辰 闵杰勇

  不办酒席、不放鞭炮、不设拱门,几名后辈安静追思,陪伴老人走完最后一程。这是宁乡市煤炭坝镇的村民杨文按照母亲遗愿举办的极简葬礼。除去喧嚣的仪式显得庄严肃穆,这样的节俭新风逐渐在宁乡蔓延开来。

  近年来,宁乡大力“除陋习、树新风”,出台了系列规定和举措。如今,楚沩大地不仅告别了奢华喜事、人情攀比等不良习气,更形成了“厚养薄葬尽孝道”“文明公益比不停”等向善之风。

  近日,记者来到宁乡市探寻这缕新风缘何而来。

  改陋习,首在改观念

  “各位村民,除婚丧陋习、刹人情歪风是村民公约……”一辆装配着喇叭的宣传车,行驶在煤炭坝镇的乡间小路上,循环播报移风易俗的村民公约。

  “之所以形成宴请、人情攀比的风气,归根结底是旧观念在作祟。”据煤炭坝镇干部介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操办红白喜事曾越来越讲排场,不少村民为了不失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的情况不在少数。

  改陋习,首在改观念。4月20日,煤炭坝镇党委、政府召开会议,着手推行“除婚丧陋习 刹人情歪风”主题活动。在全镇范围内,以户为单位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10673份。同时,各村(社区)广播村村响、宣传车每天定时播放宣传,“刹人情歪风”微信工作群及时通报、表彰,督察人员走村入户,检查酒席桌数,查看人情簿。

  看着移风易俗攻坚战打得火热,64岁的谭章保老人举双手赞成。不仅如此,他还特地为这个“面子整改工程”编了顺口溜:“红白喜事定条文,一切从简请执行。酒席数量严把关,婚礼提倡要简单……”耳濡目染下,当地村民不仅能背顺口溜,大操大办的风气也逐渐改变。6月份,谭章保特地参与策划了当地一对新婚夫妇的婚礼。热闹有趣的仪式只花了4000元,获得当地村民的交口称赞。

  好习俗,重在好榜样

  双江口镇罗巷新村郝梓其老人去世后,丧事不收人情、不摆酒宴、不搭棚架,这一做法正是老人生前千叮咛万嘱咐的。

  “我父亲生前勤劳简朴,不喜欢大操大办。”其子郝旦新说,父亲生前大小生日都只喊亲友吃个便饭。每当逢年过节家庭聚会,老人总会劝子女死后简办丧事。

  “村里以往红白喜事,喧闹声、鞭炮声总是此起彼伏,这不仅污染环境,水涨船高的‘人情钱’也让乡亲们力不从心。”该村村主任胡建山说,老郝生前得到子女们的悉心照料,离世后摒弃铺张浪费的旧俗,这种移风易俗的行为应该提倡。

  在老粮仓镇,村民刘乔军3年前的一个举动至今被传为佳话。3年前,刘乔军的母亲60岁生日家宴上,一位不知情的亲戚见他忙不过来,便代收了2万多元礼金。刘乔军得知后将所收礼金全部退还。

  此外,刘乔军还热心公益。多年来,每年春节前,他都会对当地一些贫困户上门慰问,并向贫困学子提供助学金。

  正是因为有一批像刘乔军这样的好榜样,越来越多的宁乡人用实际行动加入到“除陋习,树新风”的队伍当中,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新风尚,带来新面貌

  山歌、合唱、舞蹈……6月25日,一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群众文化节在宁乡市黄材镇炭河里青铜博物馆拉开帷幕。来自黄材镇17个村(社区)的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为观众献上了丰富精彩节目。

  “以前我们的业余生活就是打牌,微信、电话一约就有好几桌,现在我们都是约着来跳舞、唱调子呢。”据黄材镇青羊社区居民廖国兵介绍,现在她带领着社区100多人学习广场舞,每天晚上,广场上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欢乐景象。

  据悉,黄材镇从改变人们的日常习惯入手,引进100台广场舞音响设备,免费发放到各村组,引导居民们参与全民健身,告别麻将、扑克等歪风陋习。

  随着群众观念的转变,不仅红白喜事在简化,鲜花祭祀、绿色祭祀也替代鞭炮成了主流。不少乡镇、村更是结合当地实际,将移风易俗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进一步减轻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净化社会风气。如今,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群众把人情往来的重心,从酒场饭桌转回生活本身。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