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队伍建设>政法英模

丁大军:来自汉族的“玛汝”警察

 文章来源:红网 作者: 时间:2020-01-13 15:04:05 
未标题-10.jpg

  丁大军走访民众。

  红网时刻记者 郭薇灿 实习生 肖依诺 湘西报道

  八年前,汉族警察丁大军肩负调令,忐忑地踏上这方偏远苗疆的土地,他说:“越艰苦的地方,越需要人坚守。”

  八年春秋冬夏,湘西凤凰县腊尔山的26个村和2个社区,他用脚步丈量一遍又一遍,皮鞋和裤腿永远蒙着灰尘泥土。他捧出一壶热酒,让老百姓欢心,治理猖獗的“盗抢骗”,让老百姓安心。腊尔山已经成为苗民们安居的家乡。

  “玛汝(苗语,“好”的意思)”警察的称呼,饱含着腊尔山人民对他的深深感激。

  2019年12月,丁大军获得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提名。汉族警察与苗疆山区的故事,还在继续。

  一壶热酒融化民心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2012年5月24日,我来腊尔山报到的第一天。从县城出发,沿着山,在坑坑洼洼的沙子路上颠簸30多公里,就到了这凤凰最偏远最艰苦的苗疆腹地。下车到了派出所,没有一扇门不是破旧的,只需轻轻一推,就开了。”

  2012年5月。时任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的丁大军接到调令:去凤凰县公安局腊尔山派出所任教导员。回想起当时的心情,他坦言:“很忐忑,心里没底。但越艰苦越复杂的地方,越需要人坚守。”

  腊尔山是一个高寒山区,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设施落后,经常断水断电。可老百姓办户口,需要用电,怎么办?丁大军想办法筹了笔钱,给派出所买了一台发电机。机械耗费大,平时所里断电,大家只能点蜡烛,有群众来办户口才能发电。后来,他们还搬着这台发电机下到家家户户,为村民办理身份证。

  十万大山如层层屏障,阻滞了苗家儿女与外界的交通与区域发展。这里地瘠民贫,社情复杂,对外来人有着天然的排外情绪。

  汉族警察初来乍到,最大的困难不是环境艰苦,而在于语言不通。“不懂苗语的人,要融入苗乡,太难。”腊尔山大部分人不会说汉语,日常交流全部靠苗语,丁大军在工作时自然遭遇了不少冷待遇。一位来办户口的群众知道他不会苗语后,不高兴了:“不会说苗语来腊尔山干什么,不如趁早回城去!”好脾气的丁大军笑着说:“我就是不懂才来学习的,您讲慢一点,我也许学着学着就会了。”一旁辅警翻译给群众听,这名群众转怒为笑。

  “想要融入腊尔山,首先得入乡随俗。”来这里不久,丁大军发现腊尔山人爱喝酒。一来,高寒山区,能暖暖身子;二来,人们习惯用酒来表示热情与好客。对酒过敏、滴酒不沾的他,每次下村,除了必须带上的翻译,再就是一壶清香的糯米酒。村民米酒下肚,丁大军白水下喉。辖区2个社区和26个村,他早出晚归、不断走访,走烂了自己的鞋底,帮群众解决了不少问题,还学了不少苗语的常用词汇,能和大家进行简单交流了。和他打过交道的村民,见了他就招手:“丁警官,来来来,到我家来吃饭!”

  热酒融化人心,丁大军的一腔真心,也换来了腊尔山百姓的实意。

未标题-11.jpg

  对过往的机动车检查证件。

  “玛汝”警察带来好变化

  “既然来到了腊尔山,一定要让腊尔山有所改变。”这是丁大军给自己下的战书。

  “刚来的几年,大家一说起腊尔山,就是‘问题频发地’,出了名的‘销赃窝点’。”丁大军说,“我就想把这些‘帽子’都摘掉。”

  腊尔山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又是山区,便捷的摩托车是当地百姓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当地成了盗销摩托车的重灾区。凤凰县辖区90%的被盗摩托车、面包车都被卖到腊尔山,甚至一部分人常年以盗卖摩托车为业。而因为穷,腊尔山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法治意识淡薄,买盗销车的群众都习以为常。

  “办法总比困难多。”2014年8月,丁大军带队6名专案组成员深入山区,逐户调查。所里条件有限,丁大军和队员就在腊尔山派出所同吃同住,晚上把租来的棉被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一铺,人往简易的地铺上一躺,带着一整天的疲惫席地而眠。七点钟天一亮,又出发,走村串寨,对每家每户进行摸排,搜集掌握证据资料,向不解的村民耐心普及盗销是违法买卖……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他们最终破获100多起摩托车被盗案,依法追缴150余辆被盗摩托车。

  “销赃窝点”的帽子摘了下来,百姓纷纷拍手称快,丁大军却没能松一口气。腊尔山的治安仍旧是重点问题,偷盗猖獗,群众纠纷不断——赶集时不小心踩了对方一脚,也有可能酿成大纠纷。他意识到,向群众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才能从“根”上维护地方安定。

  于是,腊尔山每周的赶集日,热闹的市场有了这样的景象:派出所联合乡镇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开展法律宣传活动,赶集的老百姓停下脚步,纷纷来学习“新知识”。在腊尔山的中小学里,民警定期为学生上两堂法律课。一时间,法制宣传如火如荼,很多群众受到感染化身法律义务宣传员,主动宣传法律法规。

  在2015年上任腊尔山派出所所长后,丁大军更是雷霆出击。春节期间是在逃人员的返乡高峰期,派出所副所长吴贤说,丁大军已经几年没有休过假了。“过年的时候,别人都往家里赶,而他往未抓获的在逃嫌疑人家里赶。”他一蹲守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天,亲手抓捕的在逃人员不少于30名。

  现在,腊尔山群众法治意识空前增强:闹了口角,不打架了,一个电话打给村干部解决问题;连在街上卖油粑粑的小商贩,也会主动到政府申请办理免费的“流动摊位许可证”。刑事发案同期下降45%以上,社会治安秩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外出关门,是为了不被偷抢,现在关门,是不想让鸡鸭跑到屋里,把家里翻乱。”

  而说起带来这些好变化的丁大军,腊尔山的群众纷纷竖起拇指:“丁所长,我们的玛汝(好)警察!”

未标题-12.jpg

  带领民警在腊尔山市场巡逻。

  “腊尔山是我的家”

  现在到腊尔山,从县城出发,沿着逶迤的山脉,在平整的水泥路上行驶30多公里,就到了这块美丽淳朴的苗疆腹地。下车到了派出所,设施简朴但也完备。若是凑巧碰上赶集日,总能见着村民顺道来派出所里打个转儿,丁大军提出一壶米酒,沏上些热茶,和他们围着炭火说笑,询问村里的近况。只会说苗语的老村民和丁大军打交道多了,也学来了一些普通话,“这样更方便和所长聊天。”

  “以前,腊尔山环境艰苦,治安乱。丁所长来了后,我们士气高涨。”副所长吴贤说,这几年,大家都以自己在腊尔山派出所为荣,“丁所长的兵”都很优秀,被调取到了县里的各个地方做中流砥柱,“在我心里,这就是凤凰的‘黄埔军校’!”

  这份自豪感,在村民们的心中更为强烈。“现在,我们能对别人大声说出,我是腊尔山人,你们不能用以前的眼光看腊尔山。不是‘到处盗抢骗’的腊尔山,而是‘没有盗抢骗’的腊尔山。”

  所德村一组村民吴红文之前一直在浙江打工,前两年回到家乡时,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工具落在田里,却没有像以前一样被偷。腊尔山的新气象让他决定留下来,经营蔬菜种植基地。到现在,吴红文成了村里的脱贫带头人。基地规模越做越大,每年收入二十余万元,带动贫困户三十多户,人均收入一万多元。他笑着说,“治安好,做事就有干劲。多亏了我们的‘玛汝’警察。”

  2019年,组织曾提出让丁大军调回凤凰县,但此时的他却摇摇头,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在这8年间,每次去凤凰办完事,都要开车回腊尔山。在他看来,回到腊尔山,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乡,见到说苗语的老百姓,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这方苗疆的水土和人民,早已紧紧牵缠住了汉族警察丁大军的心。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