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公正司法

衡阳市:撑起法律援助“保护伞”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0-05-15 15:17:37 

  5月12日,笔者从衡阳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喜获一组数据:去年,该局完成3924件法律援助案件受理指派;3009人通过“12348”热线得到专业法律解答;开展服务承诺制,一年减少900余人次跑腿;经办流程“瘦身”,农民工群体案件证明事项取消;打造“网络预约制”,让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

  衡阳市司法局局长魏中发说,去年以来,该市法律援助中心全力推进 “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在办事效率、服务方式上求突破,法援服务更加亲民、便民、利民,为困难群体撑起了法律权益的“保护伞”。

  春华秋实。去年,衡阳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这是该中心继2016年获得第五届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称号后,再次获此殊荣。

  法律援助搭上互联网快车

  “太感谢你们啦,有了手机APP,短短几分钟,我就完成了预申请,也不用拿着认证表来回跑了。”常住广西的张女士因为离婚诉讼,需要在衡阳本地申请法律援助,因“如法网”的便捷,她不光省了来回的车费,还节约好几天的时间。

  2017年,在省司法厅的统筹下,衡阳市全面实现了通过“如法网”和相应手机APP,向全市申请法律援助提供预申请服务和在线留言咨询服务,群众利用手机或电脑只需登录到网站,注册账号、登录后选择法律援助栏目就可直接选择在线咨询、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申请、审查、审批、指派全部在网上操作,当事人在网上可看到案件办理的相关信息,真正实现了法律援助对公众的零距离服务。衡阳市司法局负责人说,“互联网+法律援助”这种新型服务方式给困难群众带来了极大便利,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群众的热捧。

  这位负责人告诉笔者,在畅通服务渠道上,衡阳市横向打造“实体、网络、热线”三大便民法律服务平台,纵向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并在律师事务所、高校、驻衡部队和各劳动监察机构、仲裁机构、妇联设立工作站(点),建立了300余人的律师库,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全覆盖法律援助服务圈。

  “绿色通道”确保维权应援尽援

  5月12日,衡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接待室人头攒动,室内22名农民工正在有序签字领取薪酬。

  这22名农民工供职于衡阳某保安公司。去年8月上旬,因公司欠薪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律师寻求帮助。来访当日,法律援助中心就为他们指派了援助律师承办案件。这起群体性劳动纠纷,法律援助中心当天受理、当天指派,律师当天办案。

  速度为何这么快?中心负责人说,根据衡阳市农民工讨薪维权“绿色通道”制度相关规定,凡是以“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为由申请法律援助的,不论本地还是外地户籍,均不用提交经济困难申报材料,做到“应援尽援”。不只农民工,衡阳市还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军人军属这几类特殊人群开通了“绿色通道”,畅通了重点群体获得优质法律服务的通道。

  降标扩面让困难群众受益

  前几年,珠晖区的李爷爷退休。一个月2000块的退休工资足够他和老伴生活。但在他人的劝说诱导下,李爷爷将10万元的积蓄投入到当地一个投融资管理公司,想着赚高息。可好景不长,公司声称因周转困难利息发放不出,本金也无法退回,这让老两口一下慌了神,养老钱说没就没了。

  今年4月20日,63岁的李爷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次走进法律援助中心的大门。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指派了一名负责任、有耐心的律师承办此案。通过诉讼途径,最终该公司将本金和应付利息全额返还。

  人均月收入1000元符合经济困难标准吗?衡阳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说,2018年,该中心结合实际适当放宽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他们将经济困难标准降至所在县区城乡居民上一年度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3倍执行,推动受援人群由低保人群向低收入人群延伸。“像李爷爷这样的经济困难户,也能在遇到事时,打得起官司。”

  这位负责人介绍,2016年,衡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承担司法部“社区参与式法律需求评估”试点工作,对留守妇女儿童、下岗工人等两类特殊群体开展了社区参与式法律需求评估。在此基础上,市法律援助中心以目标群体需求为依据,创新实施了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绿色通道”及“下岗工人法律援助直通车”项目,保障维权途径畅通。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