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平安湖南>平安创建

湖南省郴州市提升“四化”建设服务管理重点人群

 文章来源:湖南长安网 作者:曾武成 王新龙 时间:2021-01-29 11:22:43 

  湖南长安网1月29日讯(通讯员 曾武成 王新龙)郴州市紧紧围绕《关于印发<郴州市“闭环管理、多元共治”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形成了“个性化设计、精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基地化安置”的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个性化设计,创新服务举措、指明方向。一是组织保障。全市各县市区均出台了《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实施办法》,乡镇(街道)均成立了由乡镇长(街道办主任)任组长,政法书记任副组长,综治、司法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重点人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落实乡镇(街道)重点人群服务管控主体责任,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组织协调、乡镇(社区)具体负责的重点人群服务管控工作体系。对每位特殊重点人员均明确1名乡镇(街道)领导、1名驻村(社区)干部、1名派出所民警、1名精防专干、1名村(社区)干部等“五包一”制度落实管控帮教措施。二是全面了解。定期与检察、公安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将刑释解矫人员、社区矫正对象信息平台信息共享至综治中心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及时更新和全面掌握。同时,对重点人员个人及家庭信息、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社会关系网等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全面了解做好日常服务防控预案,做到“预案在手、有条不紊,服务、帮教、管控全面到位”。三是个性设计。整合心理咨询师资源组建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为所有重点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一人一档”,对有心理障碍的对象跟踪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在社区矫正方面,为矫正对象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依法开展入矫宣告,探索创新矫正宣誓;针对每位重点人员的不同性格和特点,开展个性化法纪教育、感恩教育,适时组织政策理论学习和社区服务,注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根据其不同特长和爱好,进行个性化业务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引导其自觉走向新生。

  二、精准化管理,确保摸清底数、全程管控。一是健全机制。出台《郴州市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实施办法》和《郴州市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奖励的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制定下发《郴州市戒毒人员“出所必接”工作规范》,协调县市区禁毒办与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强戒场所、拘留场所等建立必接必送措施和沟通协调、信息报送、工作通报机制。指导县市区对社区戒毒康复“一人一档”工作台帐进行标准化规范,督导县市区建立社会面吸毒人员工作台账。二是摸清底数。每季度组织社区民警、禁毒专干、村社干部对辖区内在册重点人员进行一次全面走访,通过入户调查、见面排查、电话联系等方式集中摸排,建立“一人一档”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根据走访反馈情况,每半年对辖区重点人员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实行“高、中、低”三类管控。三是全程管控。通过市县两级综治中心信息化运行,落实人脸识别签到定位、远程视频监控、指纹签到、司法所和局机关监督小组“人盯人”四大监管手段,实现重点人群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以互联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公安信息网及重点人员信息平台,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线上线下全程管控。通过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确保实现没有发生脱管失控、没有发生重大恶性案件、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负面舆情事件等“四个没有发生”工作目标

  三、亲情化服务,凝聚社会力量、关爱帮扶。一是教育感化。贯彻落实《关于社会组织参与帮教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从思想上进行教育,从生活上进行关心,从行动上进行感化”的原则,对辖区内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全面走访,摸排核实家庭信息,充分发挥民政、教育等部门职能作用,联系和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采用“刚柔并济”的方式对重点人员进行反复教育,加强重点人员拒邪抗辩能力。二是帮扶解困。确定“蓝结家园”试点单位和“蓝结家园”建设标准,拟定《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行动。贯彻落实《关于常态化开展“情暖高墙·关爱孩子”联合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做好重点人员未成年子女摸排、走访、帮扶等工作。对重点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心理疏导和联合帮扶,最大限度减少犯罪对家庭,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实现了“改造一个、幸福一家、和谐一片”。2020年市财政预算1000万元,用于落实重性精神病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设立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伤害救助资金,统一为所有在册患者的法定监护人购买150元/人的监护人责任险。三是就业发展。一方面对家庭困难但有就业能力的重点人员,充分利用“好人协会”等志愿服务组织及时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和帮扶,引导他们真正自食其力、重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市县两级就业培训安置帮教基地的指导和管理,联合职教、就业服务等部门实施就业援助工程,充分发挥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功能,鼓励地方“爱心企业”、“共青团先锋号企业”等直接参与就业岗位安置工作。

  四、基地化安置,加强财智支撑、闭环共治。一是财智保障。2020年累计投入信息化资金2亿元,远程探视系统建设基本完成。近三年来,陆续投入5亿多元构建“全方位”戒毒康复基地和吸毒人员收治中心,切实解决吸毒人员尤其是涉毒特殊人员收治难问题。对230余名拒不履行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的对象,及时报请公安机关实行强制措施,确保全市未发生一起由涉毒人员引发的肇事肇祸案(事)件。二是基地安置。由市财政全额拨款建设市级特殊重点人群过渡性安置基地,用于安置“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特殊重点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就学、生活、家庭等实际困难,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在11个县市区重点打造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精神严重障碍患者特殊医疗基地、社区戒毒康复基地等,进一步缓解重点人群就业和生存压力,减少不安定因素。三是闭环管理。对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全面推行“闭环管理、多元共治”模式,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和“多元共治”原则不动摇,既压实主管部门责任,又压实“属地原则”责任,动员多种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从而创建对重点人群的闭环管理、多元共治新模式。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