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天天读】入党誓词几经修改,这两个字为何始终不变?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21-07-02 17:38:56《周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荀子》又云:千举万变,其道一也。世间事,大抵都可以在“变”与“不变”间探究其原理。
回顾中共党史,入党誓词先后有过数次修改,这是其“变”。而每一版誓词中,“纪律”二字都是被着重强调的关键词,这是其“不变”。
从创立第一天起,纪律建设就一直是中共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党之初,中共即以严格的纪律和规矩立党。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只有15条内容,但多数已涉及组织、财经等纪律。二大党章专设“纪律”一章,并成为此后党章一直强调的内容。
加之成立初期,斗争环境严酷,意志不坚定者的叛变,曾让中共蒙受惨重的损失,纪律关乎生死存亡,因此被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1927年5月9日,中共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委的前身)由五大选举产生。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制度的创立。在此后的战争岁月里,一位位共产党员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前作出的选择,从一个个侧面见证了中共的纪律建设之路。
夏明翰、陈延年们面对断头台谈笑自若;江竹筠、赵一曼们在老虎凳、竹签子前面不改色。铁一般的意志与信仰的锻造,离不开铁一般的纪律。
中外许多研究者也一直在思考,历史上中共为何能一步步由弱到强?又为何能在不利局面中屡屡以弱胜强?答案或可从“纪律”二字中探寻。
毛泽东有一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话,“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而蒋介石败逃台湾后也曾说过,共产党有纪律,国民党没纪律。
成为执政党后的中共如何“防腐拒变”,不断实现自我净化?如何解决“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问题?“纪律”再次成为解题的关键词之一。
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仅一个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在党的纪律建设上走出了重要一步。
刘青山、张子善两位高级领导干部因严重贪污等被公审处决,共和国反腐第一案见证中共“铁的纪律”。
此后,作为一个纪律严明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不断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来推进党的纪律建设,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管党治党。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中共纪律建设进一步发力。从制定“八项规定”,到纠“四风”树新风,再到以“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不断强化党的作风建设,中共在严肃党纪上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一段时期内,查处贪官之多、涉及领域之广、行动密度之大、问责力度之强皆前所未有,“打虎拍蝇”不手软,向国内外宣示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
“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习近平更是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严明党的纪律,“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值此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与使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思考入党誓词中纪律二字为何始终“不变”,就变得别有一番深意。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