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织法网护渔网 守护生态全线开 ——汨罗市首例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公开开庭审理
文章来源:湖南长安网 作者:王丹 徐娜 时间:2021-07-16 21:13:50湖南长安网7月15日讯(通讯员 王丹 徐娜 霍平颜)“我愿意承担生态修复费用,今后一定遵守法律法规,当好生态保护的宣传员。”7月13日,由汨罗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龙某某、陈某某、黎某某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在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同时,该院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就3被告刑事附带民事、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部分向汨罗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人龙某某等人当庭认罪悔罪。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孕育了无数灵动的生命。岳阳是“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首倡地,2020年1月起,汨罗市所辖洞庭湖水域全面永久性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然而为了追逐一己私利,被告人龙某某、陈某某、黎某某3人罔顾国家法律规定,在禁渔区、禁渔期先后独自或伙同他人,使用渔网或电瓶等禁用捕鱼工具多次非法捕捞野生鱼从中获利3700到11000余元不等,造成渔业资源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龙某某、陈某某、黎某某为谋取非法利益,在禁渔期、禁渔区使用禁止使用的工具、方式捕捞水产品,严重影响各类水生动物的种群繁衍,破坏了东洞庭湖汨罗江段的渔业生态资源,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承担生态修复责任。该院要求龙某某等3名被告赔偿水生生物资源损害26万余元或购置鱼种放流至非法作业水域,修复渔业资源和环境,在岳阳市级以上报刊或网络,公开向社会公众道歉。
在“捕、销”形成链条的3名被告共同犯罪中,该院全面收集各环节实施犯罪的证据,引导取证和侦查监督,在监督中办案,在办案中监督,坚持“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检察模式,实现惩治犯罪和修复生态相统一。
3被告到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退缴违法所得,并自愿交纳生态修复费用。公诉人和公益诉讼起诉人通过庭审讯问、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有力的指控了犯罪,经合议庭合议,该案择日宣判。
“渔网很密,鱼儿难逃,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公开审理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就是要彰显司法保护生态的决心,凝聚社会共识,让破坏环境的人付出修复生态的代价。”该案公益诉讼起诉人徐娜从法、理方面释法说理,当庭给被告人上了一堂深刻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教育课。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