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民警帮他们在长沙安了家……
文章来源:长沙政法 作者: 时间:2021-09-18 17:15:55民警为9名流浪人员新办了身份证。
“站长,这9名流浪乞讨人员的身份证已经办好了,今天专门给您送过来……”16日,长沙市公安局望城公安分局人境大队副大队长肖湘来到望城区脑科医院,为9名流浪乞讨人员送上了“滚烫”的身份证。
这9人从此告别“无名氏”,共同姓“康”。至此,这场历时一年的爱心救助,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时,终于圆满。
对这9名流浪乞讨人员来说,有了新户口新名字,还意味着他们能和其他困难市民一样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医疗费用报销、残疾及特困补助等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2020年6月,望城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站站长来到望城公安分局人境大队求助,希望公安机关帮助救助站里的14名流浪乞讨人员寻亲落户,这样才能帮助他们享受医保、特困经费等补助。
接到求助后,肖湘迅速对接详细情况,由于救助站收容的14名流浪乞讨人员精神异常、无法正常交流,对于“自己从何处来?是哪里人?”这些信息毫不知情。
虽然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公安机关户政部门不放弃任何一个人。民警各个击破,努力寻找突破口。2020年6月29日,人境大队安排专人前往集中收治点,对14名流浪乞讨人员采集人像和指纹。而后,马上对14人的人像进行一一比对,全国海量的数据需要民警逐一甄别筛选。2020年7月7日,经过8天的比对查询,帮助5名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家人,在民政部门的配合下,帮助他们回家团圆。
剩下的9人是否也能找到家人?或者能够帮助他们查明自己的身份?
带着这些疑问,民警再次来到救助站,联合望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为9名流浪人员采集DNA进行比对,发现打拐库中没有9人的数据,民警没有气馁,仔细分辨人像、逐一核对个人身份。在此过程中,人员数据仍在不断增加,数据一旦推送过来,工作人员就立即加班加点处理,确保核查准确及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9名流浪人员纳入落户安置程序。
今年7月初,人境大队立即启动户口办理呈批流程,在资料准备完毕后,交由高塘岭派出所受理;
8月11日,在救助站及其监护人的帮助下民警成功为9名流浪乞讨人员落户;
8月31日,民警上门为9人办理二代身份证;
9月16日,民警来到收容中心,将9张“滚烫”的身份证送到了流浪乞讨人员监护人手中。
“这9人落户在望城区救助站所在的地址,给他们的新名字都姓康,寓意他们早日康复,名字的第二个字是民,意味着他们的公民身份,名字的第三个字则按千字文的顺序排列。”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骨龄检测确定每个人的年龄,给他们的生日用的是比较吉祥的6月6日。
长沙是座有温度的城市,记者了解到,对那些流浪乞讨人员,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首先会想办法帮他们寻找家属,如果没找到家属会送到救助站安置,但没有身份信息,没有户口,仅能享受救助政策,不能办理医保、残疾证,也享受不了特困补助。“拥有了新户口新名字后,这9名流浪人员就可以和其他困难市民一样享受到生活照料、户籍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医疗费用报销、残疾及特困补助等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肖湘介绍。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