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平安湖南>市域治理

衡阳县岣嵝乡以“治水之道”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用好一个“疏”字 换来群众幸福指数

 文章来源:湖南法治报 作者: 时间:2023-06-02 15:27:37 

岣嵝乡,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境内的岣嵝峰巍峨挺拔,远远望去,眼前好似一幅静谧而又迷人的山水画卷。

不只是山水迷人,岣嵝峰更有迷人的传说故事。相传大禹治水遇到挫折,在岣嵝峰寻得金简玉牒之书,悟出“疏”的治水之道,八年而功成,从此天下太平。

古人治水的智慧,在如今的岣嵝峰,有了启发、传承和创新。近年来,衡阳县岣嵝乡将大禹治水精神中的“疏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实行疏导、疏通和疏心“三疏”工程,以“治水之道”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走好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

数字平台进村,乡村治理升级

“请小朋友不要到水边玩耍,注意安全!”近日,在岣嵝乡神皇村一个水塘边,两个小孩正在玩耍,一个声音突然从电线杆上的“大喇叭”里传来,孩子们听到后立刻离开水边往家里走去。

这个“大喇叭”正是岣嵝乡“数字乡村”平台的一部分。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数字乡村”平台在防溺水、森林防火等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打造“数字乡村”平台是岣嵝乡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新举措。去年9月,该乡联合中国电信衡阳分公司启动了“数字乡村”建设,将综治中心、数字乡村、应急监控等信息平台进行整合,基本实现一个中心、两块大屏、十个村级终端和全乡1000余个摄像头联网互通。

记者在岣嵝乡“数字乡村”平台调度室里看到,随着工作人员演示,“数字乡村”平台的强大功能在大屏上一一展示:视频实时对接村级任意一个“数字乡村”终端,无论是召开会议,还是了解情况,都非常方便。

除此之外,“数字乡村”平台还可以通过高空红外热感摄像头和AI智能摄像头以及居民自行安装的摄像头,实时查看主要交通路段、进山路口、水边塘边等重点路段、重要部位的情况,实现综治信息智能化、综治业务数据化。该平台已实现对乡村治安巡查、交通安全提醒、耕地保护、森林防灭火、防溺水、人居环境等工作的全天候线上巡查管理,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数字平台进村,乡村治理升级。有了“数字乡村”的监控探头,村里矛盾纠纷大大减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多保障。该乡把信息化、数字化注入社会治理工作,实现从点到面的立体多功能防控体系,为乡村平安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村

社会治理是一个老课题,也是一张“新考卷”。近年来,岣嵝乡围绕建设“群防群治、共创共管、互惠互利”的“疏文化”大网格工作格局的目标,建强网格队伍、优化管理模式、延伸服务触角,及时有效疏导矛盾纠纷,也疏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毛细血管”。

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该乡综合考虑人口聚居、地理位置、村情民情、公共服务、维稳需求等各方面因素,科学合理划分了5个网格,以网格疏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通过小事一格承办,大事全面联动,实现了“一员多能、一岗多职、一网统筹”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网格精细划分出来后,网格员选聘就成了重中之重,我们坚持‘公开公平、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选聘原则,坚持走好‘选育管用’四步棋,开创了一条基层治理网格建设新路径。”衡阳县岣嵝乡党委书记蒋霁说。

该乡广泛吸纳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老党员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乡贤等,利用他们人熟地熟的优势,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及时收集反馈群众问题意见。网格员的工作事无巨细,配合村干部入户严密排查,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汛情排查、森林防火、反诈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为群众处理好每一件琐碎的小事、急事、难事。每个网格都建立微信群,村民在群里反映问题,村干部第一时间响应。

针对全乡的各类矛盾纠纷问题,网格员积极排查和化解,同时结合市域社会治理、云治衡阳、企业微信等平台,实时上传矛盾纠纷,做到纠纷调解在网格、矛盾不出乡村。2022年,该乡网格员共化解矛盾纠纷37起,有效保证了全年未发生任何非法上访情况,岣嵝乡也连续多年获评“信访五无乡镇”。

解“事结”、化“心结”,“心安”更平安

基层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化解矛盾纠纷不但要疏导、疏通,更要疏“心”,群众“心安”才有社会平安。

如何为群众疏“心”?岣嵝乡的做法是:主动走近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实打实解难,以主动约访、入户关怀、亲友动员、屋场恳谈等方式,为群众解“事结”、化“心结”。

福星村的梁某多年前在外地打工受到意外伤害,导致身体残疾,因赔偿问题她多次在本地上访。了解情况后,福星村老支书王方建多次上门与梁某沟通,倾听其诉求,耐心解释政策。并多方奔走为其办理残疾证和低保补助,同时联系由本地乡贤组成的广东省佛山爱心助学会,对其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助学帮扶。

“感谢你们帮我解决了困难,这些年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暖心帮扶让梁某打开了心结,并在“息访承诺书”上签了字,一起信访积案彻底化解。

在岣嵝乡,各村还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通过劝导、示范,与群众交心,形成了共建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氛围。“以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村民碍于面子,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杉云村村民陈兴业告诉记者,有了红白理事会之后,攀比之风得到了根本扭转,不吹唢呐、不放鞭炮,每桌菜金不超过200元,既省钱又没有了“小气”等精神负担。

倾听群众心声,疏解群众心结。近年来,岣嵝乡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好群众的“心头事,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基层治理工作全过程,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