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市州聚焦

赫山区欧江岔镇:“强筋壮骨”三部曲 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文章来源:益阳政法 作者: 时间:2023-03-13 18:24:19 

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因地制宜,在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管理、崇德向善民风三大体系探索之路上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谋实事、出实招、见实效,不断挖掘乡村治理潜力,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党建引领壮乡村治理之“骨”

代表联户“谋实事”

“周嗲,现在镇上实行联户代表的模式,咱们熟,经过推选我成了你的代表啦,也就是网格员,以后你和你的家人有啥问题诉求困难等都可直接联系我。”3月7日,联户代表陈腊清在欧江岔镇长东湖村上门走访他的15户家庭时介绍道。

自2月份以来,赫山区欧江岔镇依托“网格化+扁平化”熟人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内容,不断强筋壮骨,重新调整网格构架,梳理选配标准,创新性地将“党员干部划片定岗联户”的党建模式升级为“三合一、五优先”工作路径,以便高效推行联系服务群众“345”工作模式。具体以村(社)党总支书记为总网格长,村社“两委”成员为分片网格长。把党员组长、网格员、股民代表三种身份合一,并采用不完全地理、行政区域划分方式,以熟人之间的稳定社会关系为脉络,优先选配积极性高、代表性强、服务意识强、公信力足的村(居)民代表,优秀村(居)民小组长和党员,离职村干部、退休干部和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力量,红白理事会成员等五类群体为网格员,在党建引领中将基层管理“触角”延伸到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图片

联户代表签字宣誓为民谋实事

在实施中,欧江岔镇朝着打造“乡村治理120品牌”的目标前进,即按照1位联户代表联通约20户熟人家庭,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谈笑声中解决问题”初衷,秉持“救急、服务、高效”的态度理念,发挥“一事一哨”的前哨作用。“乡村治理120品牌”可让群众足不出户甚至远在他乡也可通过他所熟悉的“联户代表下菜点单”,将以往群众反映问题诉求的“顾虑重重”心态变为“大胆直言”状态,在传达政策精神、解决群众诉求、定期排查隐患这一“有来有去”中构建良性循环生态,形成小事“格”解决,大事“网”联动的网格化服务形式,以此助推“熟人代表+服务+治理”管理格局成熟,不断引导人民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基层治理,激发“共建共治”内生动力,实现服务群众“0距离”、乡村治理路径规范化目标。

目前,欧江岔镇在73个网格片中推选823名联户代表并发放实名代表证,覆盖了15410户家庭。联户代表们在走访联络各自对象过程中,累计收集问题诉求137条,在网格内解决97条,回复群众咨询问题219个。联户代表逐渐架起“连心桥”。

理事协会强乡村治理之“魂”

破旧立新“出实招”

“咱们是湖区,地下水位非常浅,实行火化既可节约土地又可减少污染,而且高平公益性公墓已经开放……。”3月1日至7日,欧江岔镇注湖港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徐铁牛在各村民小组屋场会上利用前期所学到殡葬改革政策一一向邻居们介绍起来。

一个屋场、几张椅子,面对面讲政策、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让群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是赫山区欧江岔镇各村“屋场会”的缩影,也是近期“红白理事会”宣传殡葬改革新风的议事形式之一。近年来,欧江岔镇坚持文明管村、文明治村,吸引乡贤、村民代表积极参与村民自治组织,主动参与村民自治管理,确保移风易俗工作顺利推进。2月以来,该镇各村在之前的自治协会上不断完善,以村(社)党总支部书记为会长,每村邀请、吸纳10名不等各类新乡贤作为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协会的骨干成员同村支“两委”一同商议村中大小事宜,共商共治。特别是在殡葬改革“零点行动”开始以来,红白理事会在宣传“火化、树葬、进公墓”等具体措施方面发挥了积极用,“都管”们利用自身角色的优势,“先入为主”般地将殡改政策宣传到位,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树立党员干部、乡贤典型,发挥他们在“除旧规树新风”的风向标效应,“一约四会”作用逐步扩大。

图片

红白理事会成员宣传殡葬改革政策

自3月1日殡葬改革“零点行动”以来,欧江岔镇出动镇村干部200余人开展“敲门行动”,召开“屋场会”104场,完善红白理事会19个,走访棺材铺、石刻店等殡葬周边业态宣传政策30余家,入村回收“龙杠”96根,逝者家属积极响应政策,火化率达100%。文明之风逐渐在各领域“开花结果”。

道德银行塑乡村治理之“形”

积分兑换“见实效”

走进各村(居)民服务中心大厅,可见一个“小超市”,干净整洁的货架,琳琅满目的生活日用品,但并不对外“售卖”,而是将“积分”当“价签”,用于本村居民兑换……在赫山区欧江岔镇的“积分超市”里,“硬通货”不是金钱,而是村民日常表现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所获得的“积分”。

欧江岔镇村(社)居民道德档案建设从2021年开始实行,将全体村居民纳入档案管理,制定了统一的入档评议标准,分社会公德行为、职业道德行为、家庭美德行为、个人品德行为四类,实行“加减积分制”,由基础分和荣誉分两部分组成。积分规则也简单易懂,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加10分、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加20分、积极创业且创业项产业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经道德评议会商定后可加100分,但违规操办红白喜事等则扣20分。分数累计,奖品分档,每季度组织召开民主评议会,按“红黑榜”公示,既保证了公平,也传递了正能量,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热情,奖品除了购买以外,乡贤们的捐赠逐渐成为奖品最重要的来源。

“以前觉得道德积分很新鲜,会考虑干什么能积多少分,选择参与积分高的活动,以此获得‘价值’更大的奖品,但久而久之,发现周围垃圾少了、邻里更加友善了,觉得这已经是一种习惯,其实拿不拿奖品已经没有那么看重了。”在村民邓女士看来,“道德银行”规范了村民道德行为,将道德量化为积分,用“德”换分,以分换“得”,逐渐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群众自己才是真正的多元受益者,“有德者有得”的正向激励机制使得乡村治理的“温度”长久保持。

“道德银行”开设一年来,欧江岔镇投入1万余元,数字虽小,但“收获”却大。“小积分”撬动了乡村治理“大能量”,积分管理已成乡村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文明善举成为群众的日常习惯,“10”后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优良家风。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难点和希望所在、基层治理更是一个庞大、复杂、开放的系统,要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要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要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并结合实际需求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最高标准,营造“小事有商量、大事一起干”的干事创业氛围,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政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图片

村民用道德积分兑换日常用品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