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永安镇:推行“四全”工作模式 争创乡村振兴样板
文章来源:红星网 作者: 时间:2023-04-11 16:11:27永安镇位于浏阳市西北部,总面积112.2平方公里,总人口10.12万,辖12个行政村。近年来,永安镇坚持党建引领,以深入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为抓手,立足当地情况和资源禀赋,探索推行“四全”乡村振兴新模式,推动了全镇加速迈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永安镇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镇第82位,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镇、湖南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湖南省卫生镇等,永和村、西湖潭村、芦塘村、坪头村、督正村等5个村获评“湖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
全覆盖实行网格治理,让党旗“扬”起来
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火车头”和“连心桥”作用,以“党员微网格+五个到户”制度为依托,做到群众联系到位、问题解决到位、矛盾调解到位。
一是畅通联系群众渠道。构建“镇—村—支—微”四级组织架构,全面推行镇干部联村、村干部联支部、支委成员联微网格、微网格长联户的工作模式,177名镇村党员干部、759名微网格长全面覆盖全镇18690户群众。同时,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方式,线上建成镇级“党建+微网格”智慧管理平台,建立759个微网格群,线下开展“周一直通车”暨民情大走访活动,有效打通“政策宣传秒到千家万户,社情民意直达镇村两级”的双向通道。2022年,通过微网格发布疫情防控、自建房整治等信息47期,收集办理群众诉求1042条。
二是及时解决民生问题。镇村两级赋予每个微网格长每年2000元的“党员微服务”资金使用权,用于路灯维修等群众反映的“身边小事”,做到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烦忧。2022年,共办理“党员微服务”项目71个,党员号召力和群众幸福感实现双提升。同时,强化“12345”热线工作,实行“一把手”日交办机制,做到当天交办当天处理。目前,永安镇“12345”热线工单办理满意率达99.8%。
三是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建成“党员微网格+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以“中心+三调联动+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的“1+3+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实现“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近年来,永安镇6次获评长沙市“平安建设”红旗等次乡镇,永安司法所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永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全方位激发参与热情,让村民“动”起来
坚持村民主体地位,按照“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多措并举调动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
一是搭建议事平台。把上级政策要求和群众意愿相结合,打造“乡村振兴大家谈”特色议事品牌,由镇党委成员带领镇村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切实将群众的意见建议融入到推进乡村振兴全过程。去年以来开展“乡村振兴大家谈”活动56场,吸纳群众意见126条,有效推动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是引导乡贤能人。采取支部找、党员推的方式,建立110余人的乡贤能人名册,积极引导他们为家乡贡献智慧。如芦塘村以于建起为首的乡贤能人组织成立湾塘盘古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成功打造中华老种子博览园和博物馆,获批长沙市研学基地。
三是开展评比活动。在各村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活动,由村干部、微网格长、老党员、村民代表按项打分。分数高的,在家门口挂“奖牌”,通过“村村响”“宣传栏”进行表扬;分数在全村排名后十位的,直接晾晒庭院照片“展示”,形成了争先进、知荣辱、比赶超、夺奖牌的浓厚氛围。
全要素发挥特色优势,让产业“强”起来
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永安镇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之基。截至2022年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的村实现全覆盖,西湖潭村入选湖南省乡村振兴“金秋五课”典型案例。
一是发挥区位优势。立足位于浏阳经开区的区位优势,大力服务园区发展,高效推进征地拆迁,为大企业、大项目落地提供坚强用地保障,惠科光电、雅士林等一批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在永安落户。产业项目在永安聚集,既为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也给乡村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如永和村以打造“园区菜篮子”为目标,建成以“有机种植、智慧管理”为引领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
二是抢抓政策机遇。全力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项目(简称“再利用项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项试点工作,充分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为产业振兴留足空间、拓展平台、挖掘潜力。目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项目——星辰·尚东产业小镇每年可为西湖潭村村集体和村民带来200多万元收入;再利用项目为永安镇新增1700亩优质耕地;永安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获批成为全国第四个、湖南省第一个通过自然资源部备案的试点。
三是挖掘资源禀赋。紧密结合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充分利用千鹭湖、2000亩板栗林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研学等农旅融合产业,实现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带动乡村产业集聚发展。目前,芦塘村成功打造了以“美栗谷”“老种子”为主题的精品旅游路线,其中“美栗谷”景区成功创建AAA级景区,年均接待游客约14万人次。
全镇域推进示范打造,让村庄“美”起来
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思路,全域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让乡村振兴既有“里子”,也有“面子”。全镇已建成美丽宜居村庄28个,获评“2021年长沙市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先进单位”。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围绕“规划合理、风貌和谐、庭院美观”的目标,秉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理念,聘请专业规划队伍赴各村一线实地调研,科学规划了“一环四组团、七段多节点”的美丽宜居村庄集群。同时,加强风貌管控,杜绝大拆大建,不挖山、不填水、不砍树,真正留住乡村的“原汁原味”。
二是突出生态宜居。深入开展“村村优美、户户整洁”活动,全镇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日常保洁、垃圾清运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永安村、水山村、永和村成功创建湖南省卫生村。针对永安捞刀河穿境而过、小微水体多的特点,大力整治雨污混流现象,捞刀河永安段雨污混流现象持续改善;同时,以芦塘村为试点,建设黑水、灰水、雨水三水分离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零污染。
三是涵养文明乡风。坚持打造“硬场地”与开展“软活动”两手抓,大力培育好人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让新时代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目前,已建成“永安好人馆”1座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3个、复兴少年宫3个,精心打造了以永安革命烈士邵振维、潘心元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三句半”“情景剧”等文艺作品,连续三年开展“德润永安·我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选树“永安好人”26名,其中推荐产生1名中国好人、2名湖南好人、3名长沙好人,好人文化蔚然成风,在全镇形成了良好道德风尚。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