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加强和创新乡村(社区)治理

雨湖区姜畲镇青亭村:智慧型积分制赋能村庄治理

 文章来源:湘潭在线 作者: 时间:2022-11-18 09:10:27 

“今年我们村的农户中,月积分兑奖最高的领取了价值800多元的日常生活用品。”11月11日,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青亭村负责人向媒体集中采风团介绍,该村5G智慧乡村数字平台终端覆盖各家各户,并通过加、减积分制考核管理,稳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包括基层党建、村庄清洁行动、产业提档升级、治安维稳,厕所革命、垃圾处理付费制在内的所有乡村治理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走进青亭村便民服务中心,迎面便是5G智慧乡村数字平台控制系统,轻点鼠标,全村各地的外部情况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大屏幕旁边货架上摆满了洗衣粉、牙膏、清洁剂等日常生活用品,村“两委”成员和村民打开手机,就可以清楚地查看到每一个积分段所能兑换的生活用品。

按照青亭村《积分制管理细则》,积分兑奖涵盖乡村治理的每一个方面,村积分评议委员会负责核实情况,平台操作员执行加减分。每户分别设立台账,基础分1000分。村民可以通过手机操作,在平台上自荐加分项目。比如,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次可以加10分,主动报名参军的每人次加10分,家庭内外环境整洁的每季度加20分;加分项目除农户自荐外,还有群众推荐、村集体组织推荐。同时,考核细则设定了减分项目,比如,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村组会议、集体活动每次减5分,私搭乱建减100分。加、减积分情况户主随时可以上平台查看,超过基础分之后的积分按既定标准兑奖。

截至目前,青亭村每月用于积分兑奖的开支在8000元左右,村民知晓率、参与率达100%,比、学、赶、帮氛围浓厚。该村负责人表示,这笔开支不仅没有增加村集体负担,相反因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经费降低,有效减轻了村集体经济负担,村民及村集体收入明显增加,乡风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流经青亭村的花园河(团结渠)有两公里河段,架设了4座桥。其中,青花桥连通河两岸主村道。今年,桥两端同时打造青亭、青花两座美丽屋场,政府专项奖补资金很少,以村民筹资筹劳为主,积分制起到了重要的引导激励作用。同时,因持续干旱,青亭村河段水位很低,水流平缓,水质富营养化攀升,水葫芦、野菱角、丝草等水生植物疯长,给抗旱取水和人居环境整治带来了很大压力。在镇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持续发挥积分考核作用,灵活运用“集团作战”和“游击战术”,组织人员和船只不断将漂浮的水生植物清理干净,确保河畅、水清、景美。

青亭村靠近雨湖城区,交通、水利、地理位置等优势十分明显,既是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核心村,也是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村,主导产业是粮食和蔬菜。驻村企业(合作社)有40多家,绝大部分涉农。去年,村“两委”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村民和村集体产业增收的同时,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义注册成立了一家物业公司,不仅承担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保洁、垃圾分类和清运、污水治理等事务,还为驻村企业(合作社)提供内部保洁和绿化美化服务。同时,开辟农村劳务用工技能培训、派遣,水、电、农机安装维修等多项业务,增加村民就业渠道。此举既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村集体对人居环境整治的人财物投入,村“两委”成员能够有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产业,又能为村集体每年增加30多万元稳定收入,实现多方共赢。

今年,雨湖区在姜畲镇各村试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同时将青亭村作为智慧乡村数字平台试点村,该平台包含服务资讯、智慧党建、一网通办等十大模块。“智慧平台+积分管理”以惠民化优化服务格局、以信息化提升治理效能、以协同化集聚共治合力,其闭环的基层治理模式,让青亭村实现了用活“小积分”攒出“大能量”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