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 “雏雁”高飞——探索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模式
文章来源:法润衡阳 作者: 时间:2023-04-06 09:37:01在2021年,衡阳市司法局联合衡阳市民政局、衡阳市慈善总会、民革衡阳市委共同开展了主题为帮扶救助服刑(涵盖社区矫正、强制隔离戒毒、安置帮教)人员困难家庭子女的“雏雁·春风行动”,探索建立了“政府领导、慈善主办、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帮扶工作体系,明确了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经济资助、心理帮扶及就学协助机制,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帮扶格局。
“雏雁·春风行动”慈善品牌一直在持续,内容也一直在丰富,2022年度,引进司法干警、律师与服务对象结对帮扶,全过程深入参与,亲情化运作。2023年,市司法局就该项工作在全省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为全省提供示范样本和实践经验。
据统计,“雏雁·春风行动”成立至今,帮扶援助服刑、在矫、强戒、安帮人员困难未成年子女达441人次,范围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帮扶的孩子无一人辍学和犯罪,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跟进式”精准帮扶
在项目初始阶段,衡阳市司法局牵头,以“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方式,对全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横向上,主动对接市内四大监狱、市强戒所,从源头摸清衡阳籍服刑强戒人员家庭未成年子女情况。纵向上,由各司法所发动村(居)委员会主任,形成本村名单,逐级上报,再由市司法局统一汇总。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缺少父母陪伴,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来自外界的歧视、童年留下的心灵创伤等问题更为隐蔽。为进一步丰富帮扶内容,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了专业社工组织——同伴教育,为救助的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入户探访、零距离探监、家庭关系修复等服务。
其专业性很快显现。在同伴教育,专业社工为每个孩子建立了一份档案,里面包括基本信息登记表、风险等级评估表、援助登记表,详细记录着孩子在救助过程中的变化。
在同伴教育负责人胡新刚的一份援助登记表里,记录了被帮扶儿童刘轩(化名)今年1月份的一次情绪波动。那天正是他的生日,由于父亲在监狱服刑所以寄居在姑姑家,虽然有姑姑的关爱,但思念父亲的情绪让他心绪难平。社工用心理游戏、进行专业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他平复心情、正确面对,在引导下他写了一封信给他的父亲倾诉心事。
整个过程被社工细致地记录在档案中,方便对他的状态进行回顾分析,以及帮助后续接手的其他社工了解情况。
目前,同伴教育已经为244名孩子建立了档案,通过甄别分类施策,为做好精准关爱施助提供依据。根据重点帮扶对象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敦促未成年人不能重蹈其父母的覆辙,“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走访中,针对存在失学辍学、生活无着、家境贫困等情况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协助特困家庭办理低保手续,保障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条件,对符合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标准的,主动联系村(社区),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多方力量共护儿童成长
“雏雁·春风行动”运行两年以来,广泛链接社会资源,通过单位、社会组织、爱心团体和个人捐款等活动形式,募集资金共计128万元,这其中离不开市慈善办的支持,市慈善办连续两年共拨付60万支持活动开展,促使活动顺利延续进行。
服刑人员困难未成年子女的就学情况,牵动着全市律师的心,2022年,市律师协会发出倡导,号召律师参与“雏雁·春风行动”。经统计,共收到全市律师爱心善款10.48万元,市律师协会按照捐助人意愿,将善款统一汇到衡阳市司法行政慈善分会,由分会负责将善款按照方案发放给困难儿童。很多律师在走访后都表示,爱心不会停留在这一刻,既然已经开始了,就会长久做下去。更多的律师受到感召,加入关爱服刑人员困难未成年子女的公益事业中来。
同时,活动还联系到南华大学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晨光爱心志愿者服务队”,扩建项目结对,助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爸爸,我会好好学习,会听奶奶的话,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您能好好改造,等您回家后我们再重新开始。”小娟(化名)通过志愿者给父亲写了一封信。10岁的小娟正上小学三年级,她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笃定与期盼。
两年半前,小娟的父亲因犯罪入狱,母亲外出务工,此后与年迈的奶奶共同生活。缺少父母的陪伴、心事无处诉说、周围小孩异样的眼光,这些让小娟变得愈发沉默寡言。同伴教育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联系上了一名南华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王鹏,促成二人结对,与其谈心。王鹏年轻有活力,年龄差距小,共同语言也更多,当了解到小娟对大学生活很向往,王鹏便引导她生活重心往学习上转移,经常辅导她学习并给予鼓励。慢慢地,小娟脸上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和以往的单纯资金帮扶不一样,“雏雁·春风行动”寻求更科学、显效的帮扶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产生无穷的力量。“雏雁·春风行动”工作人员在实地走访时收集了孩子们的“微心愿”,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帮助孩子们实现。
“我想要一个蛋糕”“我想要一个娃娃”“我想要一个篮球”……志愿者将这些愿望通过朋友圈发出,马上就有众多爱心人士热心参与,争做孩子们的“圆梦大使”。
“谢谢叔叔阿姨!我有自己的学习桌了!”这是志愿者将“微心愿”礼物送到小丽(化名)家里时的暖人场景。小小的愿望,代表着大大的希望。在去年的活动中,共有82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像小丽一样,都实现了自己的“微心愿”,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开心和满足的笑容。
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每个未来都值得期待,这些看似简单的心愿,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就是最暖心的礼物。
永不失联的爱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如何看待、评价自己的父母,会影响他们对于家庭的认知,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性格发展。
衡阳市司法局进一步建立完善关爱保护模式,迅速落实省司法厅关于“远程视频会见”工作的部署,搭建服刑在押人员与其未成年子女之间稳定的交流互动平台。自2021年,全市12个县(市)区远程视频会见调试成功,服刑人员亲属每月可在辖区司法局视频会见室进行远程会见,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
“雏雁·春风行动”志愿者在走访时会根据孩子们的意愿帮助其在网上申请和父母视频会见,即使不能直接拥抱父母,也有孩子兴奋得一晚没睡。
“爸爸,我想你,你什么时候回来……”看着视频里面年迈的父母和稚嫩的儿女,服刑人员刘某泣不成声。在几次会见后,性格孤僻的孩子渐渐开朗起来,沉默不语的孩子开始和志愿者倾吐心声,孩子保护自己的躯壳逐渐被打开。
在帮扶孩子的同时,监狱同样看重这些活动对罪犯的改造效果。监狱民警看到了视频会见的特殊效果,每次活动后,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都会提高。
在期待通过“零距离”见面会修复家庭关系、给孩子正面引导的同时,“雏雁·春风行动”更致力于这些活动能有效阻断犯罪的代际传承。
截至目前,“雏雁·春风行动”已帮助实现书信往来25人次,视频会见37人次。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尤其需要正确的引导与栽培。”衡阳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谭满林说。
“雏雁·春风行动”通过开展心理筛查、法治教育、就学帮扶、走访慰问、帮助事实孤儿落实政策等“1+N”系列服务,协助服刑人员子女解决监护、学习、亲子关系等问题,更好地融入社会,健康成长。同时,将安置帮教工作向监所内部延伸,促使服刑人员更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帮助,解除其后顾之忧,消除对社会的仇视、抵触心理,提高改造质量,双向共赢。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