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市州聚焦

“333”机制为家庭矛盾装上“安全阀” 张家界永定区创新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新模式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时间:2023-10-17 09:52:11 

“我们立足职能,探索出‘333’婚恋家庭纠纷化解工作法,构建起事前主动预防、事中主动排查、事后主动化解的婚恋家庭纠纷排查化解体系。”

“近三年来,张家界市永定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家庭婚恋纠纷3950起,调解3950对,调解率100%,调和1902对,调和成功率48.15%。”张家界市永定区婚调委工作人员介绍。

何为“333”婚恋家庭纠纷化解工作法?近日,记者来到永定区实地采访,看他们如何护航平安幸福家。

搭建三级平台

让家有了“说理”的地方

2014年5月,永定区成了全省最早的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婚调委),下设婚姻家庭辅导室,提供情感沟通、心理疏导、关系修复、纠纷调解等服务。

为健全完善婚恋家庭纠纷调解体系,近年来,永定区在现有区级婚调委的基础上,同步在24个乡镇(街道)、258个(村)社区设立乡、村两级婚调委,并选配区、乡、村三级调解员,实现哪里有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哪里就有婚调员。

2022年10月,大庸桥街道居民宋某与自己的儿媳秦某,因对某处土地使用权产生争议引发冲突,导致秦某与丈夫吴某两人发生矛盾。立功桥社区婚调委收到吴某的调解申请后,立即向社区了解情况并出面协调,得知该土地使用及处理权属于宋某所有,秦某与吴某两人和好如初。

“事后,社区婚调委通过定期回访,确保当事人遵守调解协议书。”永定区妇联工作人员表示,村(社区)婚调委由村(社区)妇联执委、网格员、巾帼志愿者等担任调解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辖区内排查矛盾、调解纠纷、开展宣传,让家有了“说理”的地方。

畅通三项机制

推进应解尽解防“变量”

实质化解家事纠纷,顺畅的联动协调机制是关键。永定依托区、乡、村三级婚恋家庭矛调平台,推行“431”矛盾纠纷分级化解长效机制,按照村级调解4次、乡级调解3次、区级调解1次的要求,逐级化解婚恋家庭纠纷。

“一般来说,群众找到婚调委或者打电话到妇联来,就是矛盾较大了,离婚意向较强。所以在调解的时候,我们要有足够耐心,立足于求助人的角度分析问题。”永定区妇联工作人员坦言。

婚恋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涉及情、理、法等多重因素,需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为此,永定区实行干部联系包案机制,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进行调处化解,同时借助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网络。

此外,该区还建立家庭婚恋纠纷调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联合政法委、妇联、民政、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每年召开2次联席会议,对全区婚恋家庭纠纷调处工作进行分析研判,通过信息共享、联动处置,推动调解工作由“单一管”到“联动办”。

强化三项举措

以家庭小安共筑社会大安

化解是手段,预防是根本。

永定区坚持重心下沉,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与网格化管理结合起来,把婚恋家庭矛盾纠纷等事项纳入网格员职责清单,网格员在入户走访时,可在第一时间将了解和掌握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信息上报至村(社区)综治中心并开展初次调解工作。

同时,发动妇女主任、调解员、社区工作者、妇女执委等力量,对生活困难、留守、流动、残疾妇女儿童、失智失能老年妇女和单亲、失亲、矛盾多的家庭建立“一户一档”,分门别类有针对性进行关爱帮扶。

永定区还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识。线上开设普法专栏,开展涉及婚恋家庭、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法规宣传;线下以“三八”维权周、 “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日为契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维权巡讲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引导群众依法化解家庭矛盾纠纷,维护好每一个家庭的“小安”,共同营造社会和谐氛围的“大安”。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