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法院下花桥法庭:“三力三心”共铸美丽“枫”景桥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 时间:2024-08-28 10:40:56邵阳县人民法院下花桥人民法庭下辖“四镇三乡一林场”(含7个社区、130个村),总面积470余平方公里,总人口322520人。近年来,该庭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扎根乡土民俗,践行“三力三心”工作法,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径,优化便民服务措施,守护乡村和谐稳定,助推乡风文明进步,铸就了一道道美丽的“枫”景桥。2021年以来,该庭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093件,其中调解结案463件,撤诉121件,调撤率为53.4%,判决509件,服判息诉率为98.7%。
“下花桥法庭积极延伸司法职能,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群众家门口,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邵阳市人大代表肖小琴为该庭心系基层群众,倾心为民解忧点赞。
在“核心引领”中聚力,用爱心筑牢坚如磐石的党群“枫”景桥
邵阳县法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当地政府部门、基层组织建立县、镇、村三级联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切实为老百姓解决烦心事纠心事,“枫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
2019年2月开始,郦家坪镇杉木桥村三名村民因各种琐事积怨已久,且愈演愈烈。2023年7月,两名原告对屋前大坪进行硬化,被告损坏硬化未干的大坪,双方冲突升级,很快发展到周边10余名村民围观对峙。后经村委会调解,暂时平息,但矛盾症结未得到妥善解决。
调解现场做当事人工作
案件诉至法院后,法官考虑到该案双方当事人对抗情绪激烈,若是简单一判了之,可能会导致矛盾再度激化。
“双方积怨已久,如不妥善化解,很可能导致‘民转刑’。”详细了解案情后,邵阳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肖竹梅立即向县委政法委报告情况,快速启动三级联调机制。
郦家坪镇党委书记丁海文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指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副镇长牵头,联合杉木桥村村支书组建工作调解组,集中各方力量专事专办,合力做双方当事人工作。
调解组不厌其烦多次上门看现场、做工作,为当事人仔细分析利弊,引导双方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通过深入浅出、和风细雨的释法明理,促使双方当事人把心里话讲出来,多年怨气在坦诚沟通中得以释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单方调解10余次、集中调解3次后,6月18日,双方多年的“心结”解开了,最终达成和解,三家人当场握手言和。
“农村群众的纠纷,特别是相邻纠纷,矛盾的产生大多数是源于日常琐事,更多的是因为一时之气。如果找到了关键,搭一个平台,把道理讲清楚,把利弊说透彻,矛盾就容易化解。”回顾该起纠纷的调解过程,参与调解的下花桥法庭庭长申向阳表示。
近年来,下花桥法庭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充分利用贴近基层、服务群众前沿阵地的优势,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构建整体联动、畅通高效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努力打造“连心桥”法庭特色品牌。
该庭主动对接政府部门和社区村委,设立法官联络点,年均深入乡村基层与群众开展交流活动 10 余次,助力开展“基层化讼止争行动”,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对当事人矛盾尖锐的纠纷,借助矛调中心力量合力解纷,今年已在诉前成功化解邻里冲突、债务纠纷等矛盾 70余起。
向“观念创新”处发力,用耐心搭建情系民生的服务“枫”景桥
创新普法宣传方式,不定期组织“法律讲堂进乡村”活动,安排资深法官为村民讲解实用法律知识。设立“流动法律咨询点”,编印“乡村法律手册”,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答疑解惑,让法律真正走进乡村,走入农家。开展“法治文艺表演”,将法治文化融入乡村振兴。
“做事要留有余地,建房子也要留有余地,说话更要留有余地……”“高价彩礼对婚约双方都带来压力,既有经济上的,也有心理上的……”
“法治宣讲大棚”在农村搭起来
4月17日,肖竹梅带领10余名干警走进下花桥镇合兴村开展法治宣讲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她把村民们普遍关心的邻里纠纷、婚约财产纠纷、借款纠纷、子女赡养、遗产继承等法律问题,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讲清楚说明白,用鲜活案例把常见纠纷的处理方法讲透彻,让村民们真正听得懂、用得上。
活动现场,下花桥法庭与刑事庭的干警们通过现场解答咨询、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单和彩色画册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普法。
“法官啊,我的女婿可能要起诉我们了,我该怎么办?……”现场,王大娘母女面带愁容,向申向阳庭长求助。原来王大娘的女儿和对面院落的小张于2023年10月订婚后,王大娘要求小张再出20万元的彩礼。小张感到很为难,遂提出退婚并要求返还之前的3万元彩礼。王大娘的女儿对小张一往情深,不想让小张退婚。
婚约双方出现了争执,王大娘母女之间也产生矛盾。
“都是一个村庄的邻居,何况你们已经订婚了,这得多深的缘分,要珍惜啊……”为了劝和,申庭长拨通了小张电话。小张表示自己其实很喜欢王大娘的女儿,内心根本不想退婚,只是对方提出的高价彩礼,凭自己现有条件承担不起,希望对方能够退让,其他都好商量。
“还是我的思想老套,嫁女儿不是卖女儿,女儿女婿今后过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经过申庭长多次耐心劝导,王大娘表示彩礼也不那么重要,母女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对新人重归于好。
下花桥法庭还通过首案示范、文书说理等举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创新宣传举措,每天2次“村村响”广播让法官之声传遍乡村角落;在辖区村落、学校举办法治讲堂30余次,深入村民家中,提供贴心法律指导,通过上门普法,激活乡村振兴“法治细胞”。
从“三员三长”里借力,用诚心构建和衷共济的合作“枫”景桥
近年来,下花桥法庭借力“三员三长”(人民调解员、网格员、警员和片长、组长、邻长)“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帮助当事人释疑解惑,化解大量矛盾纠纷。
2024年7月,正值盛暑,阳光炽热。在下花桥镇达官村,村民老张和老李之间剑拔弩张的气势,比酷热的天气还要焦灼。双方因相邻土地的边界划分问题,正陷入了激烈的争执。
“这地是我家的,你非说是你的,这不是欺负人嘛!”老张气得满脸通红,声调高亢。
“你又在胡说,这地明明一直就是我家在种!”老李毫不示弱,瞪大眼睛据理力争。
两人互不相让,言辞激烈,谁也不肯退让一步。
老张和老李为此事“闹”到了法庭。申向阳庭长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协同机制,联系当地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以及镇土地管理员、派出所警员和司法所调解员等相关人员,赶往土地纠纷现场。
“老张,老李,咱们先别激动,心平气和地把事情说清楚,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申庭长见到情绪激动的老张和老李,先是做好情绪安抚,声音沉稳有力。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别因为这点事儿伤了和气。咱们一起按照土地登记的记录和相关规定来好好判定就好。”村支书在一旁劝解,语气亲切而诚恳。
“根据法律规定和现有的证据,这块土地的归属是比较明确的。老张啊,确实有一部分超出了您家的合法范围。”调解员据实劝导。
经过仔细查阅土地登记资料,结合现场测量和实地勘察,工作人员依据法律法规,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向双方逐个说明细节,详尽解答疑问。
老张听后,面露愧色,不好意思地说:“是我太冲动了,考虑问题不周全,以后一定注意。”语气诚恳。
“既然误会解开了,以后咱们还是好邻居!” 老李随之一笑,脸上的愤怒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包容。
最终,在庭长、警员、调解员和村支书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老张和老李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一场纠纷就此化解,邻里关系重归和睦。
“三员三长”参与调解工作
三年来,该庭充分利用“三员三长”贴近群众、了解情况的特点优势,在矛盾纠纷初现端倪时,积极迅速地介入调解,以真心热心耐心,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220 余起。
“三员三长”还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全力协助兑现生效的裁判文书,想方设法促使当事人履行应尽的义务,切实让矛盾实质性化解,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基层治理的有生力量。
“我们将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丰富‘三力三心’工作法内容,持续加强各方联动,形成社会治理合力,推进诉前调解工作深入开展,促进矛盾纠纷就地解决,积极构建和谐有序的基层环境,让法治之光普照每一个角落!”肖竹梅表示。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