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连着“大民生” ——津市市公安局汪家桥派出所工作纪实
文章来源:湖南长安网 作者: 时间:2025-06-24 16:22:04湖南长安网6月24日讯(通讯员 林良良)近年来,津市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密结合“派出所主防”工作,精耕“社区警务”,用一条条“板凳”,推动警力持续下沉一线,将平安宣传、矛盾化解、政务服务等工作送到群众身边。2025年至今,辖区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62%,盗抢骗破案率同比上升13.3%,治安矛盾纠纷同比下降4.5%,治安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顺利通过全省社区警务试点验收,获评“全省最美警队”。
“板凳式宣传”,坐在家门口“唠”出平安
“大爷,您看这个利用保健品博取老年人的信任,然后实施诈骗的案例,是不是和您刚才说的送纸巾送鸡蛋的事情差不多,所以一定要警惕啊。”眼前这一幕正在津市市公安局汪家桥派出所社区民警的日常,自深入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以来,汪家桥派出所便为每个社区的民辅警配备上了“小板凳”,在日常开展走访的过程中,利用一张张“小板凳”将警务宣传工作搬到了群众的“家门口”,无需搭场地、备资料,板凳一放,便能随时随地开展宣传工作,特别是针对日常接触线上宣传信息较少的“一老一小”群体,取得较为显著的宣传效果。2025年以来,汪家桥街道电诈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0%,盗窃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7%。
“板凳式调解”,坐在凉亭里“调”出和谐
“今天请你们过来坐坐,既是街坊之间聊聊天,也是再听听你们对上次矛盾化解的意见,这里不是派出所,咱们也不用那么拘束。”5月15日,汪家桥街道油榨坊社区的张大爷和周阿姨因菜园里共用道路的问题产生矛盾纠纷,甚至差点动起手来,经过汪家桥派出所社区民警的调解后,二人同意和解。为了确保调解效果,民警又多次利用到社区走访的机会,搬出“板凳”请张大爷与周阿姨到社区的凉亭里拉家常、消间隙。现在二人矛盾问题得到解决,关系也变得密切起来。这种调解模式是汪家桥派出所社区民警共同探讨出来的,因为部分群众到所调解纠纷时,总会认为闹到派出所去是“丢了面子”,虽然面上达成调解,但实际情况是“调而不解、解而不和”。针对这种情况,汪家桥社区民警会将到所化解的矛盾纠纷详细记录在个人的工作日志上,然后利用下社区走访对当事人进行回访,通过“坐在一起谈谈天”,拉近矛盾双方的距离,让矛盾纠纷化解,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板凳式服务”,走进群众中“送”出温暖
“李阿姨,你上次托我帮您咨询户籍业务已经帮您问清楚了,这次我把局里人境大队的谭警官请过来帮您采集相关信息。”新村社区的李阿姨为了让在外工作的子女放心,带着老伴住进了养老院,腿脚不便的老伴、消失不见的身份证和取不出钱的银行卡成为了李阿姨的心病。“板凳会”上李阿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讲出来请社区民警帮帮忙,次日社区民警就带着人境大队的同事来到了养老院,很快就解决了李阿姨的小困难。在新村社区的两家养老院,每周五晚召开的“板凳会”成为“接单工具”,每周收集梳理群众办理业务的需求,制定需求清单,发放警民联系卡。回所整理后拿出“帮代办”措施;同时,与社区网格、街道部门建立联络机制,扩大业务办理需求收集渠道,进一步提高“帮代办”服务的覆盖面。这项举措推出后,受到汪家桥街道群众的一致好评。
小小板凳有两头,一头连着“民本民生”,一头连着“社区警务”,看似“小”,实则“大”。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道路上,汪家桥派出所始终把群众所想所需放在首位,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绘就基层治理最美“枫警”。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