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平安湖南>市域治理

“五员”代表进网格 民生实事马上办 韶山创新“1234”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7-17 17:25:36 

在湖南韶山市湘韶村的村民议事厅里,市人大代表邹文杰正耐心倾听村民对水费调整的疑虑。经过连续三天的走访调解,他不仅促成了村务公开,更让村民们心服口服地接受了合理调价方案——这是韶山市人大代表下沉网格履职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韶山市创新推行人大代表融入基层网格工作机制,414名市、乡两级代表化身“五大员”(监督员、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服务员),活跃在4个乡镇网格、38个村社网格和218个村组网格中。通过构建“1234”工作机制和“1+4+N”站点矩阵,代表们累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60余件,调处矛盾纠纷87起,用“脚底板工作法”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人大代表融入基层网格“1234”工作机制

韶山市人大常委会把代表融入基层网格工作纳入全市人大总体工作布局来重抓重推,由常委会党组牵头抓总,系统谋划、紧密部署,出台了《韶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市、乡(镇)人大代表融入基层网格联系人民群众工作方案》,建立起“1234”工作机制,即聚焦“一融入”主题,以两级代表为主体,构建三级履职网格,强化四方联动。

具体的安排是这样的,将414名市、乡代表按照原选区和就近便利原则有序嵌入到4个乡镇网格、38个村社网格及218个村小组(小区)网格,由主任会议组成人员担任乡镇网格长,形成每名代表定格定责的全覆盖化履职网络。

通过推行“人大代表+”履职模式,引导代表在反映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等基层治理工作上聚智献力。

另一边,韶山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还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政法委开展工作指导,协调政府、法检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回应、有效解决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构建起党委、人大、政府、法检四方协同联动模式,广泛凝聚工作合力,确保代表融入基层网格工作能科学有序开展。

建强人大代表融入基层网格“1+4+N”站点矩阵

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

韶山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化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推动代表履职阵地向村组、社区、产业园区等基层一线延伸,在实现一乡镇一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批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构建了以韶山人大代表联络站(省级人大代表联络示范站)为总站,4个乡镇站点辐射全域,N个片区站点向基层网格延伸的“1+4+N”代表履职阵地矩阵。

过去,韶山乡韶阳村、黄田村、湘韶村地理位置偏远,该区域的代表和群众只能进驻相距较远的韶山乡人大代表联络站,这样操作很不方便。

为方便代表、群众双向联系,韶山市人大常委会指导韶山乡人大建立韶阳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由联系该片区网格的人大代表驻站,直接联系服务该片区的1.3万名选民,并且由韶山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开展日常接待和代表履职活动中提供具体工作指导,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了提升站点“建管用”质效,韶山市人大常委会创新“站内+站外”“线上+线下”代表履职形式,常态化开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联动人大代表进站接待群众活动,让群众反映问题实现“当面提、当面议、当面答”。

今年以来,韶山市各站点累计接待群众140余人次,推动解决河道淤堵、停车不便等群众反映问题60余个。

推行人大代表融入基层网格“五+”履职模式

代表融入基层网格后,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韶山市人大常委会是这样引导代表明晰履职方向和目标的:首先,推进“五+”履职模式,引导代表当好网格“工作监督员”“法治宣传员”“民情信息员”“纠纷调解员”“群众服务员”;再次,开展“五个一”行动,就是提出一条好建议、参加一次调研视察、参与化解一件矛盾纠纷、帮扶一户困难家庭、推动办理一件民生实事。

制度是行动的指南针。为保障代表“能干事、干成事”,韶山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开展“民生微实事”工作(试行)办法,规定代表可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的基础上,提出和申报“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的项目由市级财政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韶山市人大代表周晓园,是清溪镇火车站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在前期走访接待群众期间,他了解到大家对老旧小区提质改造的需求十分强烈,于是提出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提质改造的建议,最终推动10余个小区完成充电桩、健身器材等硬件设施安装,受到居民们的好评。

好的机制和务实的举措带来了明显的成效。自代表融入基层网格工作开展以来,韶山市、乡两级代表提出建议52余条、参与调处化解矛盾纠纷87起、结对帮扶困难家庭236户、推动为群众办实事70余件。人大代表们以实际行动书写为民答卷,为基层治理不断注入新活力。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