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平安湖南>平安创建

织密平安网 共筑连心桥 郴州资兴唐洞街道以“一站响应”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7-03 17:19:29 

唐洞街道位于湖南郴州资兴市中心城区,辖区面积153.9平方公里,人口15万,下辖13个社区、11个村。作为城乡结合、工矿企业集中的区域,社会治理面临复杂挑战。近年来,唐洞街道创新推行“一站响应”机制,以“平安防护”为基础,聚焦矛盾化解、风险防控、民生服务,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在街道的积极实践下,资兴市连续19年获评“全省平安县市区”,并三度摘得全国综治“长安杯”荣誉,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提供了生动样本。

把握“三个环节” 注重实战运行效果

一站受理。打造集人民调解、信访接待等于一体的综合受理平台,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落实群众来访回执制度,确保诉求登记清晰、响应及时、跟进有力,实现群众解决问题“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分类处置。按照信访法治化、矛盾纠纷调解、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公共法律服务、重点对象疏导稳控等五种方式进行分类、分级、分流处置,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闭环式”管理,确保各类问题得到专业化、针对性化解。

闭环跟踪。构建“受理-交办-督办-预警-回访”全链条服务体系,动态跟踪办理进度,引入满意度评价机制,确保群众“带着问题进门,带着满意出门”。综治中心运行以来,共受理矛盾纠纷284件,成功调处271件,调处率95.4%。信访案件同比下降34.6%。

健全“三大机制” 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风险感知机制。依托街道站所梳理、综治中心受理、上级交办反馈三大渠道,延伸触角,构建立体风险感知体系,推动防控关口前移,实现风险主动摸排、实时感知、动态掌握。

研判分析机制。坚持“周摸排梳理、半月分析研判、月跟踪处置”三频调度机制,为重点涉稳事项建档立卷,实施专项调度精准破题,全域统筹系统施策,做到风险抓早抓小。

协同处置机制。发挥综治中心“联动受理、综合研判、分流指派、协调督办、预警处置”五大核心功能,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协同治理体系,确保问题及时反馈、协作无缝衔接、处置精准高效。综治中心感知研判和联动处置重大疑难纠纷43件,化解“三失一偏”人员诉求事项3件,中高风险婚恋纠纷14件,连续五年无“民转刑”案件,重点人群零涉案、命案零发生。

推进“三治融合”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坚持法治护航。深化“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法治带头人”培训和普法教育,为村级治理提供法治保障,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引入智治赋能。全面运行郴州一站式矛调系统,并依托智慧资兴网格系统和智慧城市监控系统,划分网格108个、布设617个监控探头,实现组织体系全覆盖、治安防控无死角。

创新自治疏困。创设“民生老嗲调解工作室”“瑶老倌调解工作室”等本土群众调解组织,发动群众力量,全面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民生老嗲”典型经验获法治网全国推介。街道连续八年入选郴州市经济发展“十强”“十快”乡镇(街道),综合绩效评估长期位居郴州市前列。

综治中心的实践表明,“不怕群众无素质,就怕群众无组织”是唐洞街道基层治理的重要经验。该街道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织密基层治理“组织网”,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将潜在风险和分散诉求纳入有序响应框架,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从无序表达到有序协商的转变。

在实践中,唐洞街道深刻认识到“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的治理规律。综治中心联合妇联、共青团、小区物业等单位,以网格为单位开展书画、读书、文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有效宣传政策法规、收集社情民意、化解邻里矛盾、密切干群关系。

始终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理念,唐洞街道通过组建义务调解室、志愿者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不断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下一步,唐洞街道将继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地化实践,进一步做实做细群众服务工作,努力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为民服务的“连心桥”、矛盾化解的“终点站”和治理提效的“新引擎”,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