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伴鸟飞——永州市践行“两山”理念的护鸟答卷
文章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成丹丹 时间:2025-08-18 08:39:16候鸟迁飞场景。盘俊杰 摄
秋风起,万鸟飞。
8月12日清晨,蓝山云冰山的薄雾尚未散尽,一缕阳光穿透层林,洒在舜水河面。远处山林里的鸟鸣与山间溪流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自然的晨曲。
在这条贯穿南岭的“千年鸟道”上,游客镜头捕捉到今年首批迁飞的白鹭,他们的翅膀在绿水青山间划出一道道优美弧线。
这里夏季的平均气温保持在22摄氏度,即使在三伏天也十分凉爽,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当候鸟年复一年的往返成为生态名片,当山林的清凉与鸟鸣的灵动吸引着远方来客,这些振翅的生灵便成了桥梁,让守护绿水青山的坚持,慢慢生长出金山银山的馈赠。
转变
“这是今年新换的高倍望远镜,以前我们都是拿镰刀上山巡林的。”蓝山县浆洞瑶族乡上洞村村民张修强,像往常一样行走在山林间。作为云冰山四海坪候鸟保护监测站的值守人员,他每天清晨都会沿着云冰山山脊巡逻。可谁能想到,十多年前,这位“捕鸟世家”的老四,还和哥哥张修任一起,靠捕鸟为生。
蓝山县地处雪峰山脉和南岭山脉交汇处,是候鸟迁徙的核心区域,每年有上百种约350多万只候鸟经此迁徙。
时光倒回到十多年前,当时蓝山有2000多人以捕鸟卖鸟为生计。“以前不懂,家里穷,只知道靠山吃山,打鸟赚钱。”张修强回忆道,那时捕鸟主要在夜里,他们在山脊上布网,用光束照射夜空,等待鸟儿“自投罗网”。
转折发生在2012年12月,湖南省发文,明确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2013年,永州顺势在全市范围内启动野生鸟类保护专项行动。蓝山县率先响应,开始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长效护鸟机制,先后发布禁止猎捕野生鸟类的通告,要求“捕鸟人”禁捕退捕。
永州市林业部门迅速行动,工作人员带着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册和候鸟被捕杀的纪录片,深入各个村庄开展宣传。“看到屏幕上生态链断裂的画面,心里像被针扎一样。”张修强对纪录片里的场景记忆犹新:猛禽减少,田鼠泛滥,村民的玉米地被啃得只剩秸秆。工作人员的话,更深深触动了他:“今天靠捕鸟换钱,明天虫害毁田,最后啥也留不住。”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张修强率先响应号召:“听政府的,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己。”在他的带动下,兄弟几个决定告别捕鸟生涯,另谋出路。当年春天,张家人主动上交猎枪和捕鸟网,投身白鹇养殖。林业部门也及时送上“转型礼包”:技术员每月上门,指导白鹇养殖技术;县就业服务中心推荐张修强参加护鸟员培训,让他成为一名专业护鸟人。
张修强还开始植树造林,现造林近200亩。2018年,蓝山县云冰山四海坪候鸟保护监测站建成,张修强因熟悉候鸟习性,被聘任为值守人员。他的巡逻包里,常年放着望远镜、鸟类图鉴和急救包。在巡护期间,他曾救下一只翅膀受伤的凤头蜂鹰,经过悉心照料,凤头蜂鹰康复后重返蓝天。
“现在每天听到鸟叫,心里才踏实。”张修强感慨道。如今,村里像他这样从打鸟人转变为护鸟人的,还有12位村民,曾经的猎鸟工具,已成为挂在博物馆墙上的展览物件。
蓝山县通过就业创业扶持、严厉打击非法猎捕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助力全县“捕鸟人”成功转型。护鸟,逐渐成为蓝山人的共识。和张家兄弟一样,越来越多的村民纷纷退捕,转产创业就业,过上了安稳富足的小康生活。
时光流转,昔日的“打鸟人”已转身为“护鸟人”,曾经的“打鸟岭”,也悄然换上“护鸟岭”的新颜。猎枪与捕鸟陋习,早已在岁月中被尘封。
共处
“南飞的那群大雁啊,告诉我秋风凉……”傍晚的三蓝广场,市民李阿姨跟着广播里的《飞越云冰山》轻轻哼唱。这首在全城传唱的护鸟歌曲,藏着永州人对候鸟的特殊牵挂。
每年9到11月,广场的6杆高射灯总会准时熄灭,喧闹的人群也悄然散去。这是蓝山人民为候鸟让道的约定,更是永州护鸟行动的生动缩影。
2020年9月的那个夜晚,城管队员王军至今记得。一位市民打来电话称,一群白鹭被广场高射灯晃得晕头转向,在半空盘旋尖叫,迟迟不肯南飞。接到电话后,王军和同事五分钟内就关掉了所有灯光。
“看着鸟儿终于找准方向飞走,心里感觉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从那以后,蓝山县正式推行“熄灯护鸟”机制,迁徙季一到,县城广场的高杆灯、楼宇景观灯准时熄灭,酒店商铺主动关掉霓虹灯,就连广场舞队伍也悄悄调整了活动时间。如今这一习惯已坚持五年,市民们早已爱上这样的“静夜时光”。
温情守护的背后,是坚实的法律支撑。深知候鸟保护需要制度护航,永州市积极推动地方立法,经过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和反复打磨,2015年蓝山县率先出台《蓝山县候鸟保护条例》,为全市候鸟保护工作树起了示范标杆。条例中那句“禁猎期内非法猎捕候鸟,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醒目条款,如同一道红线,明确了行为边界。2025年1月1日《永州市候鸟保护若干规定》正式施行。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永州市组建的市级联合执法队,在候鸟迁徙季常态化开展“利剑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行为。永州市积极联合周边省份,推动建立了五省联合保护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跨区域巡查等方式,打破了地域壁垒,让候鸟在跨越省界迁徙途中能得到持续的守护。
蓝山县还用科技为护鸟赋能。当地构建起“千年鸟道”保护区预警平台,整合语音警示、铁塔监控等设施,在候鸟栖息迁徙关键区域设站布点。17处高清摄像头、12个智能音柱与公安系统人脸识别技术联动,一旦发现非法行为,可快速响应处置。
十二年间,永州人用双手为候鸟打造出温馨家园。新植的林木、种下的食源植物、修复的湿地,都成了候鸟充足的“粮仓”。
在全市各候鸟保护区内,“保护候鸟,人人有责”的公示牌随处可见,时刻提醒着每一个人肩负的生态守护使命。
共生
“来了!”一声压低的惊呼刚落,一道泛着深蓝光泽的灵动身影便掠过树梢。林间顿时响起“咔嚓、咔嚓”密集的快门声,此起彼伏地追逐着那抹轻盈的踪迹。
今年5月11日,61岁的赵承辉在蓝山县的密林里完成了第3次“蹲守”。当那只尾羽如飘逸绶带的鸟儿终于闯入镜头时,他欣喜若狂。
这动人的瞬间,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鲜活的诠释,更是生态与发展在这片土地上共生共荣的生动注脚。
云冰山高覆盖率的森林孕育了丰富的负氧离子,行走其间倍感清凉舒适。这样优越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了绶带鸟在此栖息,更成了游客们心向往之的度假胜地。
夏季的避暑星空露营节上,游客们在云冰山谷的二十号营地里围坐观星;山间的竹林民宿,则让人们在夜色中远离喧嚣、亲近自然。
观鸟之余,赵承辉也尽情享受着旅行的乐趣。“花30元坐上这条传送带,几分钟就能直达山顶,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太方便了。”在云冰山景区,他对登山“魔毯”赞不绝口。为了让银发游客能够“走得动、看得清”,景区斥资600万元开展适老化设施改造,从细节处提升游玩体验。
景区工作人员唐海珠介绍:“观鸟活动不仅丰富了景区业态,还带动景区去年直接增收300万元,间接增收约1200万元。”
近年来,蓝山县深谙“两山”理念中生态与经济相互转化的道理,通过举办“四省联合观鸟节”、观鸟摄影大赛等活动,精心串联起特色观鸟旅行线路,带动像赵承辉这样的银发族从单纯观鸟,转向涵盖游玩、餐饮、住宿、购物的多元消费体验。生态优势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今年上半年,蓝山县接待游客326.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8.76亿元。
今年暑假,来自广东惠州的游客邱丽梅第三次来云冰山打卡,“这已经是我连续第三年到这儿避暑旅居啦!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让人感觉心旷神怡。明年我要带更多朋友一起来这儿好好玩玩!”
“每到夏天,来云冰山民宿避暑旅居的游客非常多。”景区负责人王金平介绍,云冰山目前共有20多家精品民宿,配备280张床位,还为当地提供了50个就业岗位。
今年暑假期间,云冰山景区接待游客的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多了四成,周边民宿的周末房间总是“一房难求”,这正是永州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鲜活写照。
傍晚的云冰山,邱丽梅正开心地与惠州的朋友视频畅聊,民宿主人李桂香在厨房忙碌着准备晚餐,远处的天空中,星光格外璀璨。
在这条千年鸟道上,人与鸟、生态与发展的共生之歌,正在这里悠扬传唱。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