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助力和解协议生效,化解企业困境促矛盾解决
文章来源:湖南长安网 作者:彭刘燕 石鑫 刘丹妮 时间:2025-08-13 09:51:02湖南长安网讯(通讯员 彭刘燕 石鑫 刘丹妮)近日,株洲市市民中心公证窗口迎来了一位略显迟疑的当事人C先生。起初,他只是反复咨询公证业务范围和收费标准,对自己的具体需求却守口如瓶。直到公证员耐心介绍完相关流程后,C先生沉默许久,才拿出一份民事判决书和一份和解协议,缓缓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C先生是一家医院的股东。三年前,该医院与Q某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租赁其房屋并缴纳了押金。然而租赁期间,医院因未能按时支付租金构成违约,双方最终对簿公堂,法院依法作出了判决。判决生效后,医院账户被冻结,不仅日常运营陷入停滞、亏损持续扩大,更无法及时履行判决义务。对C先生而言,解除账户冻结、让医院恢复运转,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为解决困境,C先生咨询法院后,决定与Q某协商和解,希望对方能申请执行以推动账户解冻。但Q某虽同意和解,却拒绝申请执行。眼看和解协议即将达成,C先生却犯了难:私下签订的协议是否有足够的法律效力?正是这份顾虑,让他最终找到了公证处,向公证员求助。
针对C先生的困惑,公证员解释了公证和解协议的多重保障:
一是证据效力更优。公证作为预防性司法制度和公共法律服务组成部分,能有效预防纠纷。经公证的协议在真实性、合法性上证明力远超普通协议,且公证机构会提前审核内容与当事人资格,避免瑕疵,确保在争议时成为有力证据。
二是公证过程能规范引导。办理时,公证人员会说明法律后果,增强当事人履约意识;其公示性也形成社会监督,促使双方履约。
三是严格把关合法性。公证机构审查条款是否违法,纠正潜在问题,确保协议有效,避免新纠纷,维护双方权益,为执行筑牢基础。
公证员的细致解读让C先生豁然开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几天后,他与Q某一同来到公证处,顺利完成了和解协议公证。这份经公证的协议,不仅为双方的约定装上了“法律安全阀”,更让陷入困境的医院看到了转机。
这起案例生动印证了公证制度在化解矛盾中的积极意义:它以法律公信力为纽带,既为企业稳健发展扫清障碍,也为社会纠纷的高效化解提供了可靠路径,让每一份约定都经得起检验,让每一次和解都能落到实处。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