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办证刻章”藏陷阱!制售假证五年终获刑
文章来源:湖南长安网 作者:吕晨晨 时间:2025-07-30 10:48:47湖南长安网讯(通讯员 吕晨晨)日常生活中,“办证、刻章” 的小广告时常出现在街头巷尾或网络推送中,看似不起眼,却暗藏巨大法律风险。从求职时用伪造学历蒙混过关,到购房时买卖假产权证件,甚至有人利用伪造的国家机关公文印章实施诈骗……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还损害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公信力,破坏公众对证件、印章真实性的信任。
近日,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制售假证案件,对被告人李某某数罪并罚,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六千元,同时追缴其违法所得人民币三千元上缴国库。
案情详情
2018年至2023年间,被告人李某某通过微信承接制售假证业务,形成“接单—转交上线制作—邮寄交付—收取费用”的完整链条:李某某收到买家需求后,将信息转发给上线,由上线制作假证并直接邮寄给买家;李某某负责对接买家、收取费用,期间共收取办证费四万余元,获利三千余元。
经查明,李某某向多地人员售卖居民身份证、驾驶证、学历证书等各类证件,涉及国家机关证件、事业单位相关证明及身份证件等多个类别共计100余本。2023年5月,李某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到案。
法院审理
法院审理认为,李某某的行为已构成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印章,情节严重,构成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印章罪;伪造事业单位印章,构成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伪造、买卖居民身份证、驾驶证等依法可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构成伪造、买卖身份证件罪。根据被告人李某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考虑其具有坦白、认罪认罚等量刑情节,法院遂依法作出如上判决。宣判后,李某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维持一审判决,目前,该案判决已经生效。
法官提醒:莫碰“假证”红线,守法方为正道
国家机关制作的公文、使用的印章和证件,是其在特定领域、特定方面实施管理活动的重要凭证。伪造、购买假证的行为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属于违法犯罪行为。相关证件必须依法依规取得,切勿心存侥幸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以免触犯法律红线。
任何试图通过伪造、买卖证件谋取利益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严惩。街头巷尾的 “办证” 小广告绝非 “便捷通道”,而是通往违法犯罪的 “陷阱”。维护社会秩序与公信力,需要每个人坚守法律底线,自觉抵制假证,共同守护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