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微治理”托起基层善治大格局
文章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 时间:2025-08-04 16:45:17近年来,湖南省资兴市东江街道水电路社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以“微治理”理念为引领,通过聚焦“微决策”“微改造”“微自治”三大抓手,有效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破解治理难题,显著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和居民满意度,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生动样本。
“微决策”聚民意,共绘社区发展蓝图
面对辖区范围广、人口多、诉求多元的治理挑战,水电路社区创新推行“微决策”机制,将重大民生项目化整为零、落细落实。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组织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楼栋长等力量深入一线,通过清单化、任务化的方式,全过程、全链条保障居民在项目规划、实施、监督等环节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这一机制有效破解了政策传达不清、意见难以集中的难题,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隐患。典型案例是2024年,社区通过广泛入户走访、耐心沟通协商,成功集中拆除了水电八局老旧小区内5000余平方米的危旧杂房。更重要的是,拆除后的空间改造方案充分尊重居民意愿,重点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排水不畅、消防通道堵塞等痛点,赢得了广泛支持。今年7月,得益于“微决策”的高效运行和多方力量的协同联动,水电路社区在辖区重大项目建设中表现突出,成为资兴市首个完成整区征地的社区,荣获湖南省桂新高速公路建设协调指挥部“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微改造”惠民生,撬动多元主体共建
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解决居民身边的“急难愁盼”。水电路社区将目光投向环境整治等“小微”痛点,精准投入“微改造”,并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充分发挥辖区党员、退休老干部、青年志愿者等群体作用,针对环境“脏乱差”和政府治理“盲点”主动出击。
“小资味”饭店的蜕变是“微改造”的成功实践。半年前,其所在的望江路区域还是环境评比倒数、居民绕行的“废品路”,因产权复杂治理难度大。社区迎难而上,组织居民协商、发动义务清扫、约谈相关业主,并积极协调废品站搬迁。同时,创新思路,引入“小资味”餐饮品牌参与改造。在街道和社区的全程监督指导下,“小资味”遵循“三不原则”(不改变主体结构、不扩宽面积、不占用公地),通过维修加固和外立面装饰,将昔日“废品站”打造成了辖区知名的网红餐饮店。这一“变废为宝”的改造不仅点亮了望江路,还吸引了艺术生创作墙绘,带动了周边小商业业态的繁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微自治”强根基,织密社区共治网络
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水电路社区着力夯实“微自治”基础。社区根据辖区禀赋和人文特点,科学划分8个网格,建立楼栋长制度,并广泛动员组建了党员先锋队、巾帼服务队、治安联防队、青年志愿者、商圈从业者等多支志愿力量,将自治触角延伸至社区末梢。
这些力量常态化开展矛盾排查、治安巡逻、消防检查、政策宣讲等活动,培养了一支社区治理“明白人”队伍,有效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东江花园小区是“微自治”的典范。在街道和社区引导下,小区创新采用“社区+业主委员会”管理模式,通过居民选举成立业委会,自主负责日常事务和全面管理。一年来,小区合理规划了停车位、电动车停放点,治安管理和环境卫生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良好自治局面。业主谷正朝对此赞不绝口:“大家一起商议决策,小区环境变好了,管理也更有序了。”
水电路社区通过深耕“微治理”,将宏大治理目标转化为居民可感可及的身边事,有效整合了政府、市场、社会、居民等多元力量,探索出一条精细化、协同化、长效化的基层善治之路,其经验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