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市州聚焦

法治护航振兴路 检察蓝映潇湘春——从矮寨大桥到十八洞村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 时间:2025-09-17 10:16:43 

车行湘西,群山如黛。矮寨大桥如巨龙横卧峡谷,云端天路连通山外世界;十八洞村苗绣飘香,精准扶贫首倡地焕发新颜。一路所见,既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奇迹,更是乡村振兴的画卷。作为基层检察人,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每一步跨越,都需要法治护航;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离不开司法保障。检察机关当以法治为笔,以初心为墨,在潇湘大地上书写乡村振兴的检察答卷。

天堑通途间的法治护航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站在矮寨大桥观景台,脚下是云雾缭绕的峡谷,眼前是串联湘渝的交通动脉。这座创下多项世界之最的大桥,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湘西人民脱贫致富的生命线。从大桥建设到张吉怀高铁通车,检察机关始终围绕重点工程开展精准履职,让法治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压舱石”。

2019年,古丈县九龙村19名村民因洞渣石利用及水源污染问题与张吉怀高铁项目部发生纠纷,导致工程停工20余天。古丈县检察院受理案件后,没有简单一诉了之,而是深入走访调查,一方面听取项目部意见,一方面向村民释法说理,最终促使19人全部认罪认罚。对情节轻微的4人作出不起诉处理,其余15人起诉后,检察机关邀请各方代表旁听庭审并开展评议,让一场纠纷化解成为生动的普法课堂。这种“办案+调解+普法”的模式,正是基层检察院将法治思维融入工程建设的生动实践。

在湘西,从矮寨大桥到凤大高速,从易地搬迁安置点到产业园区,处处都有检察官忙碌的身影。他们设立驻项目检察室,开展风险防控警示教育,入村入户宣讲法律政策,依法打击阻工扰工、强揽工程等犯罪行为。《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要求“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检察机关通过惩治犯罪、化解矛盾、预防风险,让重点工程成为惠民工程,让交通动脉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脉。

苗寨蝶变里的检察温度

“精准扶贫”的标语在十八洞村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长至2023年的2545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7万元。在梨子寨的苗绣工坊里,绣娘们飞针走线,她们的作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十八洞村发展“旅游+”产业体系过程中,检察机关主动对接特色产业需求,开展“法治进寨”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工坊店铺。2024年“六一”前夕,花垣县检察院在十八洞村开展“检教同行,共护成长”活动,未检干警以互动游戏形式讲授防性侵、防校园欺凌知识,让法治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检察机关始终把司法为民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凤凰县检察院开展敬老院、幼儿园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发现某敬老院虚报套取专项资金26万余元,14所敬老院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全面整治。新田县检察院创新“法治护航+产业造血”模式,在富上村争取资金170万元升级路网,修建灌溉渠,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3万元。这些实践印证了一个真理:乡村振兴需要产业“造血”,更需要法治“护脉”。

绿水青山间的公益守护

湘西的绿水青山令人心旷神怡,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的重要依托。最高检部署的“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湖南检察机关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新路径,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

在永州,祁阳市检察院针对龙山街道建筑垃圾围城难题,通过“监督+协同+共治”模式,清运千余吨垃圾,建成全链条监管机制,让“垃圾山”变身整洁场地。聚焦船舶污染治理,推动新增3个污染物收集点,年处置船舶垃圾420千克。设立公益诉讼增殖放流基地,五年来放流鱼苗50余万尾,湘江鱼类种类新增5种。从守护饮用水安全到活化浯溪摩崖石刻,检察干警用法治力量让绿水青山与文化瑰宝共同滋养百姓美好生活。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23年修订版)正式实施后,检察机关将公益诉讼职能延伸至农产品安全领域,重点整治农药化肥滥用、冷链运输污染等问题。从禁止电捕蚯蚓到整治耕地“非粮化”,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到监督涉农资金使用,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职能,让乡村不仅有金山银山,更有绿水青山。

从基础设施建设的法治保障,到特色产业发展的司法服务,再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守护,基层检察机关正以多元履职践行着“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初心使命。作为基层检察人,我们当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将办案现场变为普法课堂,将法律条文变为富民工具,让检察蓝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色彩,让每个村寨都有法治护航的振兴之路,让每片土地都收获春华秋实的希望!

(作者单位:祁阳市人民检察院)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