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以“检察+综治”赋能矛盾化解与社会治理

 文章来源:渌口区委政法委 作者: 时间:2025-09-18 10:16:58 

株洲市渌口区人民检察院聚焦涉法涉诉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全力将综治中心打造为司法为民服务窗口、法律监督前沿阵地、社会治理创新平台。截至目前,综治中心检察人员累计接待群众咨询29人次,成功化解信访件11件。

图片

集智聚力,筑牢综治中心建设根基

建强驻点队伍。积极争取区委政法委政策指导,配齐硬件设备,搭建功能完备工作平台;组织干警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提升履职能力。建立“1+1+N”检察综合履职模式,以控申部门为枢纽,选派3名干警常驻值守;每周四1名班子成员固定接访;其他业务部门干警按需轮驻,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

制定服务指引。制定《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中心工作指引(试行)》,明确案件受理、办理、流转等环节标准与规范;推行“一次性告知”服务,印制《信访事项工作流程图》《业务指南》及《主要事项申请文书模板》,为来访群众提供“看得见、用得上”的解纷路径指引;建立接访工作台账,实现“登记审查-监督回复-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

做实基层联络。指派4名检察干警对接8个乡镇综治中心,受理检察机关管辖事项。按需参加乡镇综治中心例会和调度会,复盘研判重点工作,协助化解重大复杂矛盾纠纷、排查社会风险并提供法律建议,推动检察服务下沉基层、直达群众。

多元共治,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

源头防控前端“疏”纷。完善重点人员动态评估机制,联合公安对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等划分风险等级,建立“一人一档”分类管控,及时向区委政法委报送苗头性预警信息,协同稳控“高危”人员。如通过梳理台账、核查人员信息,精准识别1名需强制医疗的精神病患者,积极协调经费并协同公安完成送治。

协同联动高效“解”纷。针对疑难复杂或重点信访案件,联动派驻部门搭建协作平台,指派专业办案力量参与会商,协助梳理案件脉络、剖析争议焦点,从检察监督提供专业意见。如某学校学生意外受伤后,家属因不服赔偿判决多次信访,该院员额检察官参与会商,解读申诉、再审等法律救济途径,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诉讼程序维权,推动信访矛盾有序化解。

检调对接借力“化”纷。推行“边办案、边调解”模式,将本院轻罪案件、邻里纠纷等案件移送综治中心,充分借助综治中心整合的镇村干部、基层调解员等熟悉村情民意的资源,推动矛盾化解在基层。如将一起邻居打架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的公开听证会设在乡镇综治中心,邀请镇村干部、乡镇司法所等人员参与矛盾化解,促成刑事和解。同时将不起诉案件公开宣告会开进乡镇综治中心,邀请当地居民参与,通过“以案释法”推动“办理一案、教育一片”。

深度融通,推动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以监督拓源深化治理效能。依托综治中心信息汇集优势,加强与入驻单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充分挖掘法律监督线索。同时,在综治中心接入12309检察热线、迁入检察工作内网,确保检察监督线索实时捕捉、快速移送、高效处置。截至目前,向业务部门移送案件线索10件,其中刑事立案1件;司法救助线索2条,办结1件,发放救助金2万元;公益诉讼线索7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占用农田、毁坏林地等3件案件线索已依法启动监督程序,同时结合线索反映的共性问题,向区委政法委进行专报,推动出台《渌口区“护企兴农”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以类案监督破解治理难题。结合综治中心收集的民生诉求,深挖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线索,在精准办理个案的同时,同步排查同类线索,推动监督从“化解单一案件”向“治理一类问题”延伸。如在南洲镇综治中心例会获取该镇外嫁女权益保障案件线索后,通过深入走访村组群众、查阅征地补偿台账,摸排外嫁女权益保障线索20余条,针对其中外嫁女陈某某的拆迁安置补偿诉求,以支持起诉方式助力其获法院判决支持。同时,以个案办理为牵引,推动该村修订《村规民约》,并联合区司法局、法院等制定《指导手册》,实现“支持一个、影响一片”。

以精准普法筑牢治理防线。结合民生诉求及办案中发现的法律认知薄弱点,开展“订单式普法”,针对拆迁纠纷、权益保障、涉老维权等高频需求领域,通过现场宣讲、案例解读、手册发放等形式开展普法,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如结合综治中心掌握的社矫人员动态信息,为淦田镇等乡镇40余名社矫对象开展“定制”法治教育,解读社区矫正法及典型案例,引导知法守法。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