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队伍建设>政治建设

“司法尖兵”是怎样炼成的?株洲中院“导师带学生”机制结硕果

 文章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汤楚怡 时间:2025-09-19 17:32:48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汤楚怡 株洲报道

薪火相传育英才,匠心传承助成长。在法治建设蹄疾步稳的时代浪潮中,如何破解青年干警培养瓶颈,加速锻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司法“生力军”?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给出了一个富有情怀且卓有成效的答案——“导师带学生”机制。这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传帮带”安排,更是一套精心设计、系统推进的人才培养核心工程。

图片

该机制实施近一年来,14名学员实现职务晋升、职级提升或通过法官员额考试;13篇学术文章获得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或全省法院理论研讨会表彰;先后涌现出19名全省法院审判先进个人、全省法院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全市法院审判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多篇裁判文书入选全国两高典型案例或获得省级表彰。目前,该制度已经在全市落地生根,并助力一批批青年英才实现“破茧成蝶”。它以制度优势充分激发人才活力,为司法事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图片

精准结对,量身定制“成长套餐”

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年干警王家敏是法律科班毕业,2024年7月进入该院民二庭工作后,主要负责民商事审判辅助工作。但入职之初,她工作起来很不适应,面对不断更新的商事法律体系、疑难复杂的案件情况,她深感“本领恐慌”——这正是一年前株洲市许多法院青年干警成长路上普遍面临的现实困境。

为加速锻造一支与法治株洲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审判后备军,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大水漫灌”式培养难以满足青年干警多元化、个性化的成长需要,亟需搭建一个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长效性的平台。

株洲中院政治部着手调研与筹划工作,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市法院范围的青年干警进行摸底,了解他们的岗位职责、专业领域、能力短板、职业规划等。根据调研摸底,选任了25位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资深法官和业务骨干作为导师,面向全市法院招募了首批59名青年干警作为学生。2024年10月14日,株洲中院正式启动了覆盖全市法院系统的“导师带学生”机制,并精心举办了首届庄重而温暖的拜师仪式,全市法院25名导师与59名学生形成师徒结对指导关系。“入职就面对复杂疑难案件,这给家敏带来极大挑战,工作中感觉比较吃力。通过大半年时间手把手地传帮带,家敏迅速转变角色、直接汲取实战经验,很快成长为业务能手。”王家敏的导师,拥有十六年一线民商事审判工作经验的资深法官谢晓红说道。

中院政治部副主任李雅静介绍,“精准结对”打破了层级壁垒,实现了优质司法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的精准、高效输送。导师言传身教“传法宝”,注重指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并向学生传授优秀的办案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实用的办案技巧;学生虚心请教“习真经”,不仅学习他们的工作技能,更传承他们的法治理想和敬业精神,做到“眼里有活”“手上有招”,提升综合业务素质。

图片

实战练兵,在“真刀真枪”中淬炼本领

过去面对证据交织、定性模糊的“硬骨头”案件,石峰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谭姣坦言常“陷入细节的泥潭”,在独立办案过程中深感思维方法的挑战。在面对一起疑难破坏交通设施罪案件时,其导师株洲中院院长蒋智勇没有就该案具体裁判意见进行指示或干涉,而是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刑事诉讼导师,运用其深厚的法学素养和审判智慧,通过精准设问的方式,引导谭姣思考: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高效识别核心法律关系?如何构建严谨的法律论证逻辑?这种聚焦方法论层面的启发式辅导,帮助谭姣逐渐掌握了“穿透迷雾看本质”的思考方式。谭姣表示,导师分享的是一种可迁移的思维工具和能力,而非个案答案,这极大增强了她独立应对疑难案件的信心和本领。同时,蒋智勇还指导她提升撰写裁判文书的能力,每份文书她都反复琢磨、精雕细琢,力求表达准确、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最终实现了裁判文书从“过得去”到“求精准”的显著转变。“这份对文书的敬畏和追求,是我专业素养提升的显著标志。”这份匠心在2024年得到权威认可:她精心撰写的一篇刑事判决书,被评为“全省优秀裁判文书”。

走上刑庭庭长岗位,面对案件审理与庭务管理的双重压力,谭姣曾感到“力不从心,疲于应付”。蒋智勇及时授“渔”,分享其宝贵的管理思路与策略,如引入“月讲评”机制等。在导师引导下,谭姣完成关键转型:跳出具体事务,学会主动谋划。“我开始思考管理核心与风险预见。”谭姣说道。如今,她每月设定清晰目标,优化工作流程,合理调配资源,尤其注重提升团队沟通协作效能。“这份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让我感觉肩上的担子虽然重,但行走的步伐更稳健了,带领团队前进也更有方向感。”

“导师系统性的指导方案,是我在破产实务中解困纾难的关键。”株洲市天元区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张佳感触颇深地说道。

面对某重点维稳企业破产清算的复杂案件,张佳在其导师株洲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易文胜系统指导下,经历了全面蜕变。易文胜不仅在张佳梳理案件核心症结、研判重整价值与维稳风险、把控程序推进节奏等关键环节提供了及时高效的指导建议与专业支持,更在化解复杂债权冲突等“硬骨头”方面,主动分享其处理类案的工作思路与经验方法。他始终强调“破产法官既要懂法律,还要懂经济”。更重要的是,易文胜以“大胆尝试,有问题随时找我”的坚定支持消除张佳的畏难情绪,用“时刻心存正念”的谆谆教诲塑造其公正担当内核,并以将破产审判视为“终其一生的使命与事业”的赤诚感染张佳,推动其心态从“完成任务”向“投身事业”的深刻转变。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张佳实现了从手足无措到有条不紊的蜕变。她的个人成长更成为天元区法院破产审判能力提升的缩影。2024年,天元区法院在湖南省基层法院营商环境“办理破产”指标考核中荣膺榜首,其民事审判庭获评全省“破产审判工作突出集体”称号,所办理的某破产案成功入选株洲中院年度十大破产典型案例。

研究赋能,在深度思考中沉淀升华

调查研究与审判实务犹如鸟之双翼。株洲中院的导师机制不仅高度重视培养青年干警的专业利刃,更塑造着他们为民司法的精神脊梁,提供将知识技能与职业信仰熔铸一体的升华之旅。

一天深夜,天元区法院办公室里,台灯的光晕映照着桌上摊开的卷宗和一份几经修改仍显青涩的论文草稿。天元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陈晓康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选题,脑海中思绪万千却难以下笔。正在百愁莫展之际,他的导师——时任株洲中院研究室主任的邓画文的微信消息悄然亮起:“卡壳时倒回原点,此刻最想向法律界阐述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你论证的起点和靶心。”这样的指导对话,对初涉调研时的陈晓康而言,已是家常便饭。

初涉调研工作时,陈晓康曾面临论文选题构建、案例深度培育与撰写方法等诸多困惑邓画文为此提供了精准赋能:不仅系统指导陈晓康从研究框架搭建、资料检索筛选到论证逻辑梳理的研究方法,更对其观点凝练、语言表达规范等写作技巧进行了逐层精研打磨;同时,邓画文引导陈晓康积极参与其组织的“月月读”活动,通过每月共读好书后的深入交流研讨,在师徒间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气与调研氛围,这种书香的浸润夯实了他的思辨根基与理论素养。这份深厚的积淀,更为他后续开展深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陈晓康深度参与到蒋智勇院长聚焦的“涉众型刑事案件退赔责任比例连带认定规则缺失”这一疑难研究中。在论文的攻坚阶段,邓画文指导陈晓康严密理论逻辑、严谨思辨方式并进行规范化写作。最终该研究成果即《涉众型刑事案件退赔责任比例连带认定规则构建》荣获第三十六届全国法院学术研讨会与全省法院第二十届理论研讨会一等奖,系全省法院唯一,也创造了株洲法院历史新纪录。

这份从思考迷途走向学术高峰的蜕变轨迹,正是“导师带学生”机制为青年干警点燃思想火炬、赋能研究登高的生动缩影。株洲法院的青年干警在导师引领下正不断夯实着自身成长的“书卷气”与“硬实力”。

政治铸魂,在“立新明志”中锤炼忠诚底色

株洲中院深刻认识“政治能力是司法尖兵的根本要求”,始终将政治建设作为青年干警锻造的重要任务。通过“导师带学生”机制,政治能力的淬炼与业务能力的提升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他们通过共学理论经典、解读大政方针、共话司法使命,并依托组织生活、主题党日、党性教育等载体带领青年干警深刻领悟“法治为了谁、依靠谁”。导师结合自身从政经历和法治实践,言传身教锤炼青年干警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导他们坚守法治信仰,恪守职业道德,确保司法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株洲中院立案信访局信访办公室副主任童建荣的成长历程,是“导师带学生”机制强化政治引领、筑牢信仰之基的生动实践。其导师、副院长尹强始终将“从政治上看、按法治来办”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指导全过程,那句朴实却重若千钧的箴言——“群众利益无小事,哪怕仅存百分之一的解决可能,也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坚守”,不仅饱含着司法为民的深厚情怀,更深刻传递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政治自觉与党性要求,为童建荣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童主任,我们真的没路走了……”信访人嘶哑的陈述犹在耳畔。在导师尹强指导办理的阳某重复信访案中,案件虽面临经省高院驳回再审申请、检察院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的困境,但尹强仍坚定站稳人民立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领童建荣重新审视案件,逐页复盘原始卷宗,细致论证关键证据,最终形成应依法纠错的审慎意见。为兑现那份守护群众权益的“百分百承诺”,童建荣跟随导师拟定方案,共同赴上级法院汇报协调,多次与检察机关深入沟通,并两次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耐心接访安抚当事人情绪,将“法理情”融于化解之道,经过持续不懈努力,案件最终再审改判,守护了阳某的合法权益。这一过程绝非简单的业务指导,而是童建荣学习如何在复杂局面中守护公平正义底线、践行“人民至上”政治信仰的深刻教育。

正是这份在导师匠心指引下升华的政治素养与忠诚信仰,成为童建荣矢志奋进的澎湃动力:他在湖南省审判业务(立案)技能竞赛中以扎实的为民服务能力和过硬的政治站位夺得省级二等奖。这份核心忠诚与担当精神使他赢得了组织的充分信任,并于今年上半年被提升任命为立案信访局副局长。童建荣的成长,正是株洲中院“导师带学生”机制锻造“司法尖兵”的政治育才逻辑最鲜活的注脚。

与童建荣的成长轨迹相呼应,还有十余名学生通过“导师带学生”机制历练成长,并被输送至法院的重要岗位。在导师的系统性指导下,他们不断筑牢政治忠诚、校准政治方向、强化责任担当,最终锤炼成为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的法院中坚力量。

株洲中院“导师带学生”机制已在全市法院系统广泛推广。未来,株洲中院政治部将系统固化“导师带学生”机制经验成果,依据履职实效与培育成效,评选“优秀导师”“优秀学生”,树标杆、励后进。通过持续深化这一工程,株洲法院必将推动司法梯队量质双升,让更多青年干警在薪火相传中百炼成钢,为法治株洲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