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智能政法

5万赔偿款终到账 湖南醴陵检察通过数字核查564份保单推动类案治理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9-10 09:27:52 

“感谢检察机关,赔偿款5万元到账。”近日,瞿女士难掩激动打电话告知湖南株洲醴陵市检察院的检察官。这份迟到的赔偿款,历经波折,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事情还得从2017年3月说起。瞿女士的父亲瞿某圣外出务工途中,遭遇交通事故,被撞成10级伤残。这场变故让家陷入困境,光是住院治疗就花费了不少费用。

为讨回公道,瞿女士代父亲将肇事司机易某诉至法庭。2019年9月,经过审理,瞿某胜诉,醴陵市法院判决易某赔偿原告损失共计11万余元。

案件胜诉,执行却困难重重,因未发现易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于2020年裁定该案终结本次执行。这一裁定让瞿家的赔偿希望暂时落空。

2025年4月,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8年,瞿某圣已不幸离世,但其一家仍未获得全额赔偿。身心俱疲的瞿女士拿着那份胜诉判决,怀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醴陵市检察院,申请案件执行监督。

经审查,执行裁定书上记载着法院已采取执行行为,但因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才“终本”。

乍看之下,案件似乎已陷入僵局,可检察官在与瞿女士深入交谈中,敏锐捕捉到关键线索——瞿女士提到易某经营果园,有一定的收入。

这一线索成为案件“复活”的突破口。承办检察官果断行动,立即调取易某的银行流水,发现其账户每年都有一笔固定定额款项支出。这一异常引起检察官高度警觉,顺着这条线索深挖细查,最终揭开真相:易某每年花费8000余元购买3份分红型商业保险,保费累计支出约7万元,保单现金价值达5万余元。

易某作为被限制高消费且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员,违反规定购买保险理财产品,具备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生效判决。

掌握相应证据后,2025年5月7日,该院向法院制发检察建议,并移送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督促法院迅速恢复执行程序,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收到检察建议后,法院迅速冻结该3份商业保险,并将可执行的现金价值5万余元拨付到了瞿女士的账户。

案件虽已办结,但醴陵市检察院并未止步。通过复盘该案,承办检察官敏锐察觉到法院执行总对总查控系统存在漏洞,无法实时监控被执行人银行流水,对商业保险的查控也无法做到全面覆盖,这极有可能导致部分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借此逃避执行。

为此,该院利用数字检察手段,对6998名限高消费人员展开全面核查。经筛查,发现其中有564份理财型商业保险具备执行条件,对法院制发类案治理的综合检察建议,移送执行线索,并建议法院通过打破数据壁垒、与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等方式,强化对涉商业保险案件的处置,共同破解执行难问题。目前,法院已启动对该564份商业保险的核查措施,后续将加强与商业保险公司的信息共享机制。

醴陵市检察院通过成功推动“终本”案件再执行,不仅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借助数字检察手段,推动类案治理,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可借鉴的“醴陵经验”,有力彰显了检察监督在维护司法公正、保障民生权益中的关键作用。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