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安:“五治融合”共绘基层善治新“枫”景
文章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 时间:2025-09-10 10:36:01作为全国“德文化之乡”和“武术之乡”,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近年来积极探索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相融合的“五治”基层治理路径,有效破解治理难题,绘就了一幅以法治为基、民意为本、和谐共生的善治新画卷,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注入东安智慧。
政治引领,锻造治理核心“主心骨”。强有力的政治引领是“五治融合”有序推进的根本保证。东安县深化党建引领,构建起“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确保党的方针政策一竿子插到底。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在服务窗口亮身份、在重大项目前线攻坚、在矛盾调解现场化解,成为基层治理最可靠的中坚力量,保障了各项治理措施落地生根、惠及于民。
法治筑基,筑牢社会和谐“压舱石”。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东安县着力健全基层法治网络,在全县344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精心培育1720名“法律明白人”,将专业的法律服务延伸至村民“家门口”。“家门口”的调解室让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在一线,全县涉企纠纷同比下降27.3%,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同时,坚持法治与德治相融互促,推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与村民自治实践深度融合,让遵法守礼成为乡村新风尚。
德治润心,激发崇德向善“源动力”。东安县立足深厚的“德文化”底蕴,创新德治载体。端桥铺镇将世代传承的家规家训融入新时代村规民约,使之成为化解邻里纠纷、融洽邻里关系的“柔性公约”。鹿马桥镇开创“积分超市”模式,将村民在“孝、勤、俭、信”等方面的优良表现量化赋分,进行积分兑换并张榜评议,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和道德建设的内生动力。“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典型评选层出不穷,崇德向善、向上向好的文明乡风日益浓厚。
自治固本,激活社会治理“主人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东安“五治融合”的核心要义。“治理行不行,群众说了算”的理念深入人心。榴星村的“屋场会”、俞家村的“乡村振兴月例会”等议事平台高效运转,生态保护、抗旱打井、村务管理等公共事务均由村民共商共议共定。村民自发组成的义务巡逻队,成为了守护家园平安的“民”星力量;由乡贤、老党员、热心群众组成的“好邻居”调解队活跃在田间地头,有效实现了邻里矛盾、信访诉求在基层源头化解,确保“小事不出组”。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活力涌现,真正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
智治赋能,构建高效服务“云通道”。数字技术赋能,让治理更精细、服务更便捷。东安县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通过“云喇叭”实现政策法规精准速达;“智慧安防”系统全天候守护公共安全;“永在线”App实现95%高频政务事项“掌上办、一次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尤其是整合综治、应急、城管等多部门资源的“智慧东安”平台,实现了信息联通、智能研判、高效指挥,大幅提升了基层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五治融合’,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法治基础,激发自治活力,凝聚德治力量,强化智治支撑,最终目标就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安、法治东安。”东安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东安县这一融合现代治理理念与本土文化基因的善治模式,正持续释放强大效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