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法院:巧解百万货款纠纷 助企纾困显司法温度
文章来源:湘乡市人民法院 作者: 时间:2025-09-22 16:21:189月18日,湘乡市人民法院月山法庭成功化解一起标的额超130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在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为陷入困境的企业“松绑”续航。该案的妥善处理,是月山法庭以司法实践护航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也让“案结事了人和”的司法理念落到了实处。
案情回顾:合作伙伴对簿公堂,双重困境难破局
原告湘乡某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贸易公司”)与被告湘乡某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保公司”)是多年的合作“老伙伴”,前者长期为后者供应水泥,双方曾保持着稳定的业务往来。然而,随着合作推进,被告环保公司及该业务负责人沈某却逐渐拖欠货款,累计金额达130余万元。多次催讨无果后,原告贸易公司自身也陷入了经营困境 —— 资金周转紧张、运营压力陡增。无奈之下,只能向月山法庭提起诉讼,同时依法申请财产保全,请求冻结被告账户以保障后续债权实现。
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法庭很快发现了“两难”处境:被告环保公司及沈某同样面临经营难题,账户被冻结后,资金流转彻底“卡壳”,生产经营更是“雪上加霜”;而原告贸易公司若无法及时收回货款,自身运营也将难以为继。办案团队深知,简单的判决或强制执行,不仅可能让两家企业的合作彻底破裂,更可能加剧双方的经营危机,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要求相悖。为此,法庭多次组织双方调解,但因原告急于回款、被告无力一次性支付,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主动作为:深挖 “破局点”,多方协调寻共赢
“不能让案件卡在‘两难’里,要主动找路子、想办法。” 承办法官带领团队转变思路,不再局限于“坐堂办案”,而是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深入调查被告的履约能力。经过多方核实,法庭发现了关键信息:被告在外有数百万元应收账款尚未收回,若能顺利回笼该笔资金,完全具备支付货款的能力 —— 这正是破解纠纷的 “突破口”。
掌握这一情况后,办案人员再次组织双方沟通:一方面,向原告详细说明被告的实际经营状况、应收账款的回款预期,耐心释法析理,打消其对“回款无门”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向被告明确履约义务,督促其积极对接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大家都是为了企业能活下去、能发展好,没必要走到‘两败俱伤’的地步。”真诚的沟通、务实的建议,渐渐化解了双方的对立情绪。
达成和解:分期履约+解除保全,司法护航企业“重生”
最终,在法庭的组织协调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被告环保公司、沈某在应收账款回笼后,分三期向原告贸易公司支付全部130余万元货款及相应的逾期利息;原告则承诺,在被告支付第一笔款项后,立即向法庭申请解除对被告账户的财产保全措施,为其恢复正常经营扫清障碍。
“原本以为账户被冻,企业就快撑不下去了,没想到法庭还帮我们找了‘活路’”,被告环保公司负责人沈某在签订协议时感慨道。而原告贸易公司也松了口气:“既能慢慢收回货款,又不用把老客户逼到绝路,这样的结果我们很满意。”
司法赋能:以“暖司法”护持营商“好环境”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在依法办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司法活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办案法官表示,本案的处理,既通过财产保全守住了原告的“债权底线”,避免其“赢了官司输了钱”;又通过灵活的调解方案,为被告争取了资金回笼的时间,防止企业因账户冻结陷入“生存危机”,真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未来,月山法庭将继续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己任,聚焦企业司法需求,不断创新涉企纠纷化解方式,用更精准、更温暖的司法举措,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为湘乡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