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市州聚焦

常德鼎城法院“一揽子”调解 解决12名农民工烦“薪”事

 文章来源: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法院 作者: 时间:2025-09-08 17:34:11 

近日,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法院灌溪法庭成功“一揽子”化解12起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系列纠纷案,为12名辛勤劳作的农民工兄弟解开了萦绕心头已久的“薪”愁。

2023年7月至12月,赵某某承包某工程的木工施工项目,并邀请黄某等12名农民工为其进行模板施工。施工结束后,赵某某仍欠黄某等12名农民工每人数千元报酬未付。黄某等12名农民工多次向其催讨未果后,将赵某某告上法庭。

“和我没关系,工程是公司承包的,我不欠他们钱!”

面对法庭的电话询问,赵某某态度冷漠并随即挂断电话。由于该案牵涉到黄某等12名农民工的“血汗钱”兑现问题,为妥善化解矛盾,承办法官继续联络赵某某,但赵某某仍不为所动。“随便他们怎么搞,我反正没钱,也不会来开庭的。”面对不利局面,承办法官并未气馁,而是反复与赵某某进行沟通,耐心进行释明工作,最终赵某某态度有所松动,承诺到庭参加诉讼。

“我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拿回属于我们的血汗钱!”

庭审现场,12名农民工悉数到场,满怀期待又难掩焦虑地坐在原告席上,他们的诉求清晰而迫切——拿回被拖欠数年的劳动报酬。被告席上的包工头赵某某则眉头紧锁,面对对方的诉求显得非常抵触,一开始便表示坚决不同意调解,并反复强调,由于工程亏损,自身本就垫了很多钱,拿不出余钱给付。

寻找“最大公约数”

承办法官敏锐地捕捉到双方的核心症结:一方是农民工兄弟们赖以养家糊口的“血汗钱”;另一方则是工程承包方赵某某处于经营不善、项目亏损下的现实困境。如何平衡双方的权益,寻找一个“最大公约数”,成为案件调解的关键。

承办法官并未急于判决,而是当庭开展耐心细致的释法明理工作,首先从具体法律条款阐述了赵某某拖欠农民工工资将面临的严重法律后果;其次引导赵某某将心比心,理解农民工工作的艰辛和对报酬的期盼;最后剖析现状,引导双方互谅互让,强调调解是为了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承受的解决方案,让农民工兄弟能尽快拿到部分钱款缓解生活压力,也给赵某某一个缓冲的机会,避免因强制执行导致其彻底失去经营能力。

承办法官的释法析理如春风化雨,逐渐融化了双方心中的坚冰。面对原告席上一双双期盼的眼睛,赵某某低下了头,沉默良久后,他沉重地叹了口气:“法官说得对,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也都不容易……这钱,我认。只是现在确实困难,资金周转不开。”这声叹息,是态度的关键转折点。

见此契机,承办法官立即引导双方进入具体协商阶段。在互谅互让的氛围下,双方展现出极大的诚意:黄某等12名农民工均表示理解赵某某的实际困难,愿意在总金额上做出一定让步。赵某某也承诺克服困难,积极筹款,同意于限期内一次性支付所欠薪水。

最终,在法庭的主持下,12起案件全部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字捺印。法官当场制作并送达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签完字的那一刻,农民工兄弟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赵某某也如释重负,双方的手在法庭上紧紧握在了一起。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