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新时代“枫桥经验”湖南实践

“指尖解纷”打破时空壁垒,巧用微信群调结跨国劳务合同纠纷

 文章来源:湘乡市人民法院、湖南法治报 作者: 时间:2025-03-17 15:45:31 

近日,湘乡市人民法院虞唐法庭通过组建"一案一群"的线上调解模式,成功化解一起被告远在非洲的跨境劳务合同纠纷。承办法官突破传统办案思维,利用微信即时通讯工具搭建调解平台,实现跨国当事人"零时差"参与、调解文书"零距离"送达,为纠纷多元化解探索出便民新路径,展现了司法便民与创新的深度融合。

原告冯某与被告阳某皆来自湘乡,2021年下半年,冯某应阳某邀请务工,然而工作结束后,18000元劳动报酬却被拖欠。阳某出具欠条,承诺2022年3月底前还清,可随后却前往非洲打工,更换号码长期未归。冯某追款无门,无奈起诉。因被告家人不在本地且联系方式缺失,法院只能公告送达诉讼文书。

开庭当日,峰回路转。冯某微信联系上许久未回应的阳某,阳某表示歉意并同意调解。但难题接踵而至,阳某远在非洲无法到庭,又无国内手机号难以接入在线调解系统,案件陷入“跨国难联系、线上难登录、文书难送达”的“三难”困局。

面对技术壁垒与地理阻隔,法官决定打破传统调解模式,探索新的解决路径,在进行主体身份核验后,当即通过微信向被告阳某送达起诉状副本等法律文书,创造性提出“微信调解三步法”:

一、搭建可信平台

组建案件专属微信群,将原、被告拉入微信群,并明确告知被告其在群内发言与调解行为需负法律责任。要求被告书面承诺群内发言具法律效力,并在线签署诚信诉讼《承诺书》。

二、全程留痕调解

通过微信群,法官组织双方进行沟通协商,耐心释法明理,分析利弊,引导双方理性解决问题。采用"文字确认+视频核验"双重保障,通过群聊逐条确认调解条款,同步录制视频会议固定调解合意;因时差问题,该案经过二天的“云端磋商”,双方最终达成分期还款协议。

三、创新电子送达

将加盖电子签章的调解书发送至微信群,被告回复“收到”即视为有效送达,全程聊天记录同步刻录光盘入卷。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司法为民不应被技术门槛束缚”,承办法官表示,“我们在严守程序正义的前提下,把群众最熟悉的通讯工具转化为司法服务平台,既破解了送达难题,更让群众感受到正义触手可及的温度,以‘看得见的方式’提升司法公信力”。

此次调解突破了时空限制,避免了当事人跨国奔波的诉累,降低了诉讼成本,提高了司法效率。微信群调解方式不仅为当事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还体现了虞唐法庭在信息化时代下,积极探索创新调解模式的司法担当,也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诠释。未来,虞唐法庭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不断优化司法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