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贷购车后朋友“人间蒸发”,名义贷款人需担责吗?
文章来源:湖南法治报 作者: 时间:2025-04-10 11:10:41亲友因资质不符向银行申请贷款遭拒,转而请求您以个人名义代为申请,并口头承诺按期偿还。在此情形下,作为名义贷款人,您是否需承担法律上的还款责任?近日,平江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甲”贷“乙”用的案件。
2022年4月20日,胡某欲购买某品牌车辆,但因征信问题无法办理按揭,便借用朋友李某的名义办理贷款购买车辆,贷款金额为140000元,期限为36期。贷款后,刚开始胡某一直都在履行义务,定期向李某转账用于偿还贷款,但履行几个月后,便不再按时履行“玩消失”,车辆也“人间蒸发”。
李某作为名义贷款人,因未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被银行起诉至法院,被起诉后,李某不知所措,万万没想到一时为了朋友情谊帮忙贷款,竟让自己背上了官司。
平江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李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人应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李某作为合同相对方,需承担还款责任。其出借本人身份证,放任胡某以自己的名义借款买车的行为,实际是对借款的认可,不得对抗银行债权,李某应当对该笔借款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最终法院判决李某限期向银行偿还全部借款本息及违约金,并承担诉讼费用。
【法官说法】“义气不可越法律红线,帮贷风险需理性评估”主审法官提醒:个人信用非儿戏,帮贷行为需谨慎。名义借款人需承担以下法律风险:直接还款责任——无论贷款实际由谁使用,名义借款人需按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征信受损风险——逾期还款将导致个人征信记录不良,影响后续融资、消费等;追偿成本风险——即使事后向实际用款人追偿,可能面临时间久、成本高等问题。
【法官提醒】近年来,因帮贷引发的纠纷频发。公众应增强法律意识,明晰个人信用与法律责任边界,拒绝盲目帮贷,避免因“江湖义气”“抹不开面子”承担不必要责任。确需帮贷时,应完善书面协议、抵押担保等手续,并留存资金流转证据;发现实际用款人违约时,及时采取法律措施减少损失。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