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娄底监狱:文化根脉唤醒高墙“刺头”的诗与远方
文章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 时间:2025-04-11 18:50:36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马付才)在湖南省娄底监狱五监区的图书角,一本《中华诗词》杂志被服刑人员反复传阅,在这本杂志中,刊登了该监狱服刑人员袁鑫(化名)写的一首诗。袁鑫,这位曾经令管教民警头痛的“改造剌头”,如今已成为了娄底监狱的一名诗词达人。他蜕变之路的背后,是娄底监狱以传统文化教育重塑罪犯灵魂的创新实践。
“周警官,我的作品登刊啦!”2022年深秋的清晨,袁鑫挥舞着杂志奔向管教民警周超时,眼角泛着泪光。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距离袁鑫第一次接触《中国诗词大会》已过去500多天。
袁鑫因犯抢劫罪被判17年有期徒刑,漫长的刑期曾让他自暴自弃,违规不断而成为监区重点矫治对象。转机出现在2021年春,娄底监狱引入传统文化助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各监区定期组织收看《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当《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开播时,周超注意到袁鑫“像被钉在座位上”,全程屏息凝神。
“当时他眼里有光,那是我们等待多年的改造信号。”周超立即向监狱申请购置《唐诗三百首》《宋词鉴赏辞典》等书籍。在随后的“诗词角”活动中,袁鑫展现出惊人记忆力,他能完整背诵《春江花月夜》《琵琶行》等300首诗词。周超趁势引导,为他制定“每日一诗”学习计划。
蜕变之路并非坦途。面对个别服刑人员说他“小学文化还想当诗人”时,袁鑫没有回应这些嘲讽,他将民警的教诲和关心记于心中,痛改前非。从2021年开始,袁鑫就再无违规扣分记录。不断学习、背诵后的袁鑫逐步达到3000余首诗词的背诵量,学习到“走火入魔”后,袁鑫便开始创作“竞诗酣畅三更梦,惊醒邻床待晓晖”。看到其他服刑人员改造好回家时,他也会激起思乡之情“君看硕柿秋窗外,高挂灯笼照旅人”。
炼狱淬火三千日,一朝破茧化文虬。2022年,袁鑫在多次投稿后,收到了来自《中华诗词》杂志社的包裹,里面是两本登刊了他作品的书籍和一封杂志社编辑的来信。
“你在高墙内知错能改,难能可贵。我们感受到了你心中希望的种子,就像你自己写的诗一样。”编辑在信中鼓励袁鑫积极改造。这一刻,袁鑫感觉找回了人生的价值。
2024年8月,袁鑫又给自己的偶像——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上海公安学院特聘红色讲师陈曦骏写信寻求学诗方法。陈曦骏老师在回信中说:“学诗路虽曲折,却也是一场美丽旅行。正如陆游所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收到这封回信,袁鑫深受鼓舞。
“刚入监时刑期长,自觉前途灰暗无光,无心改造,在监区民警的悉心引导和社会力量的帮助下才逐渐走出心理困境。”袁鑫说,“今有幸在传统文化的雨露下涤荡灵魂,我定勤习笃学,不向光阴堕寸功。”如今的袁鑫不仅自身改造表现良好,还用诗词的力量带动其他服刑人员向好改造。
“感谢政府把他教育成了一个好人。”袁鑫的哥哥对民警表示,“以前弟弟一个月不打电话回家,家里人都认为他又在监狱犯错了,现在真的是大变样!”
“过去单纯说教式改造效果有限,要从文化根脉中寻找唤醒良知的力量。”娄底监狱政治委员彭欢虎专门为服刑人员挑选了几幅对联由其书写并挂在监舍大门上:“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