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市州聚焦

让“立法”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访湖南黄材“1+5”区域协同基层立法联系点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4-29 09:31:22 

在宁乡市黄材镇松溪村的屋场会上,立法信息员、松溪村村干部杨艳娟手里拿着法律读本,逐条讲解新修改的代表法,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以前觉得立法是‘高大上’的事,现在我们的建议真能写进法律,这才是人民当家作主!”杨艳娟的感慨,道出了黄材镇“1+5”区域协同基层立法联系点带来的深刻变革。

这个由1个中心镇和5个协作乡镇构成的民主立法网络,不仅让基层声音直通国家立法机关,更是创造了6条建议被全国人大采纳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样本。

一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建议,何以如此高质量?其中究竟有何妙招?近日,记者赶赴黄材镇进行探访。

构建协同机制

黄材镇坐落于宁乡市西部,是著名的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所在地,曾出土过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等青铜器具。

2023年,黄材镇被确立为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后,镇人大主席金华在走访中发现,单个乡镇收集立法意见存在覆盖面较窄、专业性不强等问题。

2024年8月,在上级人大指导下,黄材镇联合沩山乡、沙田乡、龙田镇、横市镇和巷子口镇签署“1+5”区域协同协议,构建覆盖6个乡镇、94个村(社区)的立法信息网络。

这种协同机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组织架构上,形成了“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司法干部+网格员”的复合型队伍;工作模式上,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互通平台、联合调研等制度;运行机制上,实行了“黄材镇统筹制定年度计划—协同乡镇分工实施—联合形成建议报告”的闭环管理。

“以前各乡镇的立法意见征集工作相对分散,缺乏统筹。现在通过‘1+5’区域协同机制,我们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形成了工作合力。”对此,横市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陈敏表示。

据悉,这种创新使立法意见征集量,从单个乡镇年均30余条,迅速跃升至区域协同后的近200条,建议采纳率提升4倍。

建议直通国家

在2024年代表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中,“1+5”协同机制展现出强大效能。立法信息员们带着草案深入田间地头,召开屋场会86场,入户走访1200余家,收集原始意见427条,经专业梳理形成19条立法建议。最终6条建议被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采纳,实现了从“基层实践”到“国家法律”的跨越式转变。

“一词之变”彰显法治力度。在代表法修正草案中,第四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发代表证”。黄材镇基层立法联系点“1+5”协同乡镇龙田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龚学军提出,将“可以”改为“应当”,以确保每一位代表都能获得代表证,便于执行代表职务。这一建议被采纳,新修改的代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当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发代表证”。这个看似细微的修改,解决了实践中部分地区代表证发放不到位的问题,仅2025年第一季度,长沙市新当选人大代表持证履职率达100%。

“一级延伸”扩大民主半径。金华提出,要将宣传主体从“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延伸至“乡镇人大主席团”,使基层代表履职事迹获得法定宣传渠道,新修改的代表法施行后,宁乡市20个乡镇全部建立代表履职风采专栏。

“乡镇人大代表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履职事迹同样值得宣传。这次修改让乡镇主席团也有了宣传的职责,体现了对基层代表的重视。”金华说道。

“一个平台”提升履职效能。宁乡市人大代表熊立新提出,建议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为代表搭建履职和学习平台,提升代表履职能力。这一建议被采纳,新修改的代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代表履职网络平台,为代表依法履职、加强履职学习培训等提供便利和服务”。

“代表履职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习和实践。通过搭建网络平台,代表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交流经验,这为他们的履职提供了有力支持。”熊立新表示。

“人大代表,就是既要从人民中来,又要回到人民中去,充分倾听人民群众的真实声音。”宁乡市人大代表、黄材镇崔坪村村干部姜芳提出的“代表在人大会召开之前,应当通过深入基层,集中调研,面对面与群众交流等形式,了解群众的诉求”,写进了新修改的代表法第十三条第二款:“代表在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前,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人大代表尤其是基层代表迫切需要系统、专业的培训,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水平。”宁乡市人大代表、黄材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徐文提出,各级人大要积极组织代表参加履职学习培训和交流,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意见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体现在新修改的代表法第四十七条。

推动基层治理

“1+5”协同机制的生命力源于其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诠释。在意见征集环节,94名立法信息员化身“法治翻译官”,将专业法律条文转化为方言短视频、顺口溜等群众易懂的形式;在调研论证阶段,基层法庭、司法所对收集的原始意见进行法治化提炼;在成果转化环节,区域协同形成的联合建议既包含6个乡镇共性诉求,又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了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立法建议。

这种“群众点单、专业烹制、立法上桌”的模式成效显著:机制运行以来,6个乡镇共形成高质量立法建议50多条,推动解决多个基层治理难题,相关区域信访量同比大幅下降。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法治意识的觉醒,通过每周三“法律宣讲日”、网格员入户解读等方式,群众参与立法讨论的积极性显著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收集的立法意见中,群众自发提出的意见占比不断提高。

“我们联合基层法庭、司法所,将‘法言法语’转换成‘民言民语’,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明白、提得出意见。”沩山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刘伟强介绍,通过发放法治宣传册、开展普法活动等方式,6个乡镇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

“基层立法联系点既是法治建设的‘神经末梢’,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线窗口’。”宁乡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罗桂华表示,站在新的起点,黄材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在谋划“三个升级”:从区域协同向宁乡市联动升级,建立覆盖宁乡市的立法信息网络;从意见征集向参与立法评估升级,探索基层联系点参与法律实施效果评估机制;从线下为主向智慧化升级,开发立法意见大数据分析平台。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碎片化”到“系统化”,从“纸上谈兵”到“落地生根”;从屋场会的木凳到人民大会堂的议席,从方言土语的建议到庄严的法律条文,黄材镇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实践证明,当民主立法真正扎根基层,人民群众的智慧就能成为法治进步的源头活水。对此,长沙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杨建辉表示,黄材镇这个湘北小镇的创新探索,正在为中国式民主写下生动注脚——在这里,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