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立法”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访湖南黄材“1+5”区域协同基层立法联系点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4-29 09:31:22在宁乡市黄材镇松溪村的屋场会上,立法信息员、松溪村村干部杨艳娟手里拿着法律读本,逐条讲解新修改的代表法,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以前觉得立法是‘高大上’的事,现在我们的建议真能写进法律,这才是人民当家作主!”杨艳娟的感慨,道出了黄材镇“1+5”区域协同基层立法联系点带来的深刻变革。
这个由1个中心镇和5个协作乡镇构成的民主立法网络,不仅让基层声音直通国家立法机关,更是创造了6条建议被全国人大采纳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样本。
一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建议,何以如此高质量?其中究竟有何妙招?近日,记者赶赴黄材镇进行探访。
构建协同机制
黄材镇坐落于宁乡市西部,是著名的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所在地,曾出土过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等青铜器具。
2023年,黄材镇被确立为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后,镇人大主席金华在走访中发现,单个乡镇收集立法意见存在覆盖面较窄、专业性不强等问题。
2024年8月,在上级人大指导下,黄材镇联合沩山乡、沙田乡、龙田镇、横市镇和巷子口镇签署“1+5”区域协同协议,构建覆盖6个乡镇、94个村(社区)的立法信息网络。
这种协同机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组织架构上,形成了“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司法干部+网格员”的复合型队伍;工作模式上,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互通平台、联合调研等制度;运行机制上,实行了“黄材镇统筹制定年度计划—协同乡镇分工实施—联合形成建议报告”的闭环管理。
“以前各乡镇的立法意见征集工作相对分散,缺乏统筹。现在通过‘1+5’区域协同机制,我们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形成了工作合力。”对此,横市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陈敏表示。
据悉,这种创新使立法意见征集量,从单个乡镇年均30余条,迅速跃升至区域协同后的近200条,建议采纳率提升4倍。
建议直通国家
在2024年代表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中,“1+5”协同机制展现出强大效能。立法信息员们带着草案深入田间地头,召开屋场会86场,入户走访1200余家,收集原始意见427条,经专业梳理形成19条立法建议。最终6条建议被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采纳,实现了从“基层实践”到“国家法律”的跨越式转变。
“一词之变”彰显法治力度。在代表法修正草案中,第四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发代表证”。黄材镇基层立法联系点“1+5”协同乡镇龙田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龚学军提出,将“可以”改为“应当”,以确保每一位代表都能获得代表证,便于执行代表职务。这一建议被采纳,新修改的代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当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发代表证”。这个看似细微的修改,解决了实践中部分地区代表证发放不到位的问题,仅2025年第一季度,长沙市新当选人大代表持证履职率达100%。
“一级延伸”扩大民主半径。金华提出,要将宣传主体从“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延伸至“乡镇人大主席团”,使基层代表履职事迹获得法定宣传渠道,新修改的代表法施行后,宁乡市20个乡镇全部建立代表履职风采专栏。
“乡镇人大代表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履职事迹同样值得宣传。这次修改让乡镇主席团也有了宣传的职责,体现了对基层代表的重视。”金华说道。
“一个平台”提升履职效能。宁乡市人大代表熊立新提出,建议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为代表搭建履职和学习平台,提升代表履职能力。这一建议被采纳,新修改的代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代表履职网络平台,为代表依法履职、加强履职学习培训等提供便利和服务”。
“代表履职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习和实践。通过搭建网络平台,代表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交流经验,这为他们的履职提供了有力支持。”熊立新表示。
“人大代表,就是既要从人民中来,又要回到人民中去,充分倾听人民群众的真实声音。”宁乡市人大代表、黄材镇崔坪村村干部姜芳提出的“代表在人大会召开之前,应当通过深入基层,集中调研,面对面与群众交流等形式,了解群众的诉求”,写进了新修改的代表法第十三条第二款:“代表在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前,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人大代表尤其是基层代表迫切需要系统、专业的培训,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水平。”宁乡市人大代表、黄材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徐文提出,各级人大要积极组织代表参加履职学习培训和交流,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意见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体现在新修改的代表法第四十七条。
推动基层治理
“1+5”协同机制的生命力源于其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诠释。在意见征集环节,94名立法信息员化身“法治翻译官”,将专业法律条文转化为方言短视频、顺口溜等群众易懂的形式;在调研论证阶段,基层法庭、司法所对收集的原始意见进行法治化提炼;在成果转化环节,区域协同形成的联合建议既包含6个乡镇共性诉求,又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了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立法建议。
这种“群众点单、专业烹制、立法上桌”的模式成效显著:机制运行以来,6个乡镇共形成高质量立法建议50多条,推动解决多个基层治理难题,相关区域信访量同比大幅下降。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法治意识的觉醒,通过每周三“法律宣讲日”、网格员入户解读等方式,群众参与立法讨论的积极性显著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收集的立法意见中,群众自发提出的意见占比不断提高。
“我们联合基层法庭、司法所,将‘法言法语’转换成‘民言民语’,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明白、提得出意见。”沩山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刘伟强介绍,通过发放法治宣传册、开展普法活动等方式,6个乡镇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
“基层立法联系点既是法治建设的‘神经末梢’,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线窗口’。”宁乡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罗桂华表示,站在新的起点,黄材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在谋划“三个升级”:从区域协同向宁乡市联动升级,建立覆盖宁乡市的立法信息网络;从意见征集向参与立法评估升级,探索基层联系点参与法律实施效果评估机制;从线下为主向智慧化升级,开发立法意见大数据分析平台。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碎片化”到“系统化”,从“纸上谈兵”到“落地生根”;从屋场会的木凳到人民大会堂的议席,从方言土语的建议到庄严的法律条文,黄材镇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实践证明,当民主立法真正扎根基层,人民群众的智慧就能成为法治进步的源头活水。对此,长沙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杨建辉表示,黄材镇这个湘北小镇的创新探索,正在为中国式民主写下生动注脚——在这里,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