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化解的精彩蝶变——长沙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践
文章来源:《长安》杂志2025年第4期 作者: 时间:2025-04-29 15:16:242024年,湖南省长沙县信访总量、12345受理量、新收民事案件量、治安类警情、“利剑护蕾”发案数、命案发案数全面下降,民调排名上升。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极大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质效,让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这座钟灵毓秀之城注入新活力。
从“多头跑”到“一站解”
走进长沙县综治中心,宽敞明亮、整洁有序的办事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大厅开放式窗口整齐布局,工作人员正以耐心细致的态度为群众解疑答惑、提供专业指导。司法行政部门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师介入婚恋纠纷、法院设立巡回审判庭现场办案等多元力量协同共治,小到邻里纠纷,大到群体事件,从矛盾化解到心理疏导,群众在这里都能找到解决方案。
作为全国五强县、中西部第一县,长沙县一直是湖南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当地有产业工人30多万名,劳资纠纷、经济纠纷也相对突出,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劳资纠纷涉及人社、公安、法院等多个部门,以往群众要往返于多个部门。现在,我们打通部门壁垒、实现资源共享,群众进一扇门就能全解决。”长沙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刘波介绍道。
在综治中心一楼设有诉调对接室、司法确认窗口、巡回审判庭,长沙县法院作为常驻部门积极融入综治中心建设。中心受理的矛盾纠纷,经组织调解达成协议的可申请进行司法确认,由派驻综治中心的法官团队直接对接审查;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调解不成的案件,亦可在综治中心申请立案、就地审理,既实现了解决矛盾纠纷“一站跑、一站解”,也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诉累突出的问题。
长沙县学习借鉴先进省份经验,积极推进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夯实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主阵地,1个县级综治中心、18个镇级综治中心、225个村级综治中心全部实现实体化运行。各综治中心分工合作,释放服务效能、专业优势,形成村级“初诊”当场调、镇级“复诊”联合调、县级“会诊”专业调模式,力求将风险控制在县域,实现矛盾不上交。
在综治中心建设中,长沙县坚持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全县18个镇街结合各辖区人口规模、纠纷数量类型等实际,整合各方资源,在部门入驻上不搞“一刀切”,灵活采用常驻、轮驻、随驻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各入驻单位职责范围。县级综治中心按照“1+4+N”模式规范化建设(即1个群众接待大厅,4个服务功能区和N个个性化工作室),原则上主要处理业务性强的矛盾纠纷、疑难复杂问题、易激化的矛盾纠纷和重要领域的重大风险问题。镇级综治中心发挥承上启下的功能,在设置上参照县级综治中心,同时深化“三所一庭”联动机制,因地制宜打造出综治中心与派出所合署办公、综治中心与司法所合一、“综治中心+信访超市”等多种模式。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联动”
2024年,长沙县下属某镇街企业拖欠工人工资50余万元,工人多次到人社局、公安和镇政府上访, 但因公司法人处于失联状态,导致欠薪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办理此类案件需要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然而,由于以前部门之间缺少畅通的沟通渠道和行之有效的工作衔接制度,各自为战,使很多矛盾纠纷久拖不决,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长沙县综治中心受理该矛盾后,组织多部门联合会商、共同施策,促成公司法人出面解决问题,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综治中心建成后,不再局限于单个部门,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中心可随时统筹法院、公安、司法行政、人社等力量,协助矛盾纠纷的化解。”目前县综治中心已有20余个部门70多名工作人员以常驻、轮驻、随驻等方式入驻,并设置劳资纠纷、婚恋纠纷、商事纠纷、律师调解等多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室以及物业纠纷治理工作室、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非警务警情分流工作室、代表委员工作室、树湘公益工作室、禁毒妈妈分会等多个个性化工作室,全方位助推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针对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和重点领域风险问题,县综治中心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由县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召集,属地镇街及公安、法院、人社、住建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化解劳资、楼盘物业等一系列矛盾纠纷。
综治中心的设置也改变了当地公安、人社、法院、信访等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2024年, 长沙县公安110警情中非警务警情已占到45%左右,过多的非警务活动占用了大量精力。县综治中心成立非警务纠纷类警情分流工作专班,将公安机关难以处理、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办理的婚姻家庭纠纷、物业纠纷、劳资纠纷、邻里纠纷、经济纠纷五类非警务纠纷类警情纳入工作范围。针对以上五类纠纷,镇级综治中心调解两次以上未果或者同一纠纷三次报警的可上报至县级综治中心进行调处。
从“粗放管理”到“精准治理”
“以前,我们往往通过开会或传达文件的形式对特殊群体加以管理,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现在,县综治中心通过搭建基层治理风险数据融合平台和矛盾纠纷一站式信息平台,可实现对特殊群体的精准管理。”
在做实线下阵地的同时,长沙县持续推动数字科技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如何打破数据壁垒,让分散存储在基层各部门的数据释放功效、成为基层治理的引擎,成为当地首要攻克的课题。为此,长沙县多次会商研究、外出学习调研,确定融合思路。由各部门安排专人负责,依托指挥平台实现对12345政务热线、网上群众工作部等十余个部门数据资源的充分融合。截至2025年3月,已汇集各渠道风险治理数据10万余条。同时,依托政务移动办公平台“在星沙”App,将综治中心与县直部门、镇街、村社区联通,整合利用App中移动办公、任务督查督办等功能模块实现治理数据的快速传递和转交办理。
为把准基层治理方向,长沙县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完善数据分析大模型,实现矛盾纠纷、建议等治理数据的深度融合分析和恶意投诉、恶意报警等异常数据的识别分析,提高治理的针对性。通过针对性治理、靶向式治疗,长沙县恶意投诉、恶意报警、恶意行政复议、恶意信访量均出现明显下降,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从“事后解”到“事前防”
综治工作重在抓前端、治未病,长沙县综治中心秉承“事前预防”优于“事后解决”的理念,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问题。在强化特殊群体管理方面,采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线上运用基层治理风险数据融合平台,打通各职能部门数据,定期比对分析、加强研判,排查梳理出高风险人员,进行精准交办。线下通过召开联席会议、下发风险预警单、督办单等方式,对突出风险问题进行会商及交办。
在县综治中心四楼,设有“物业纠纷治理工作室”“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两个个性化工作室。
长沙县探索实践多元主体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党委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教育、民政、妇联等多个部门联合成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专班”,下设宣传教育、打击治理、多元救助、督查问责四个工作组,各部门立足本职、相互联动,凝聚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力。工作室致力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指导工作,通过调度,融合全县镇街、教育、公安等部门数据,建立数据模型,进行动态监测、科学预警,有效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发生。推动协调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统筹各相关部门对有需要的未成年人开展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治、心理干预、临时监护等多元救助。2024年,长沙县“利剑护蕾”发案数同比下降53.49%。
“小物业”牵动“大民生”。物业管理是影响长沙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地有小区300多个,特别是老旧小区、安置区,停车、物业费、房屋维修等问题,导致近年来110警情、12345热线等呈现的物业纠纷明显上升。综治中心聚焦群众在物业管理领域的揪心事烦心事,创新举措,切实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化解大量矛盾纠纷。一方面,注重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将法院的诉讼案件、110警情、12345热线等数据纳入物业服务评价体系,针对物业服务质量较差的物业公司,相关部门在物业项目招投标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约束,法院根据评价结果在相关案件中对主张的物业费酌情减扣。另一方面,加强业委会履职、服务能力。强化业委会成员把关、审核机制,业委会成员由多个部门联合审定,要求有一定的党员比例,推动“五老乡贤”等有公心、能力强、真心为业主服务的人员进入到业委会,提升业委会履职能力,保障业主权益。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