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法院:善意执行让“失能”者不“失信”
文章来源:湖南长安网 作者:刘慧成 唐芊 时间:2025-05-29 12:06:48湖南长安网讯(通讯员 刘慧成 唐芊)“法官,我不是不履行,只是暂时没有履行能力。”一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的被执行人对衡阳市祁东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说道。
2022年,谢某不幸遭遇交通事故死亡。法院判决肇事者石某赔偿旷某(系谢某之子)等人各项损失90余万元(因未购买保险,无法通过保险赔付)。由于石某未履行赔付义务,旷某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法院多方查控,被执行人石某名下确无可供执行财产,依法对石某采取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人名单等强制措施。
2024年11月14日,执行干警根据旷某提供的线索找到了石某,并对其住所地进行了走访调查。执行法官询问村干部及其邻居后,了解到石某离异后独自生活且抚养两名未成年子女,每月务工工资两千元,确无履行能力。随后,执行法官对石某进行约谈。石某表示,如能解除限消和失信,可前往广东务工提高收入,每年定期到法院申报财产并履行三至五万元。了解到被执行人石某的现实情况后,执行法官多次联络双方,试图组织调解。
近日,承办法官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调解过程中,执行法官释明利害关系,引导双方解开心结、消除分歧。经过数小时的坦诚沟通,石某深刻感受到旷某的丧亲之痛,也让旷某真切了解到石某已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代价,其无经济基础,在事实上处于“失能”状态,如果不能解除执行强制措施,石某将无法增加收入、改善经济,案件的执行将陷入“僵局”。最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旷某主动向法院申请解除对石某采取的限消和失信措施。
该案属于典型的事实“失能”。双方在执行法官的引导下,正视了客观事实,给予被执行人修复信用和提升收入的机会,将案件的执行和被执行人的发展均引入良性循环的道路,有力解决了执行难的症结,实现了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的目标。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