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长安网>政法故事

“家里永远给她留着碗筷”

 文章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 时间:2025-05-21 11:36:07 

阳光穿透阴霾,5月6日,我们一行人开车前往湖南省洞口县黄桥镇龙头村给刘老太一家送达调解书。

村里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正在修建马路。连日的阴雨让路面变得泥泞不堪,30分钟的车程,我们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到。

“法官同志,我们家对不起她……”年逾七旬的刘老太签字时,布满皱纹的手颤抖着。

这起看似普通的离婚案件,却让我深刻感受到法律之外的沉重。

原告郑某与被告曾某结婚多年,育有两子。然而,一场医疗事故使曾某成为植物人,家庭重担全部落在妻子郑某和婆婆刘老太身上。2023年,郑某在两个孩子成年后,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主动承诺离婚后继续承担曾某的医疗费用。

案件法律关系清晰,但当我翻开案卷,看到“植物人状态持续12年”这句话时,还是忍不住多问了一句:“这家人是怎么熬过来的?”

面对这样一起特殊的离婚案件,我采取了不同于常规的审理方式。在立案后,我并未急于开庭,而是通过走访、联系当事人所在村委会,核实被告一家经济状况,同时联系原告任职单位,了解其实际收入水平。

第一次去刘老太家走访时,村干部领着我们穿过一片菜地。远远就看见刘老太在院子里喂鸡,动作利索得不像个古稀老人。屋里也收拾的井井有条,躺在藤椅上的曾某衣衫干净,仿佛只是睡着了。

老人给我们搬来凳子,微笑着说:“我儿子爱干净,得让他体体面面的。”那笑容里的平静,让我心头一颤。郑某没在家,这些年来,她一直在外打工,赚的钱大部分都寄回家。

开庭那天,曾某和郑某的小儿子作为父亲的代理人出席庭审。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坐在被告席,始终低着头不敢看母亲。当我问到被告方是否同意离婚时,年轻人突然站起来:“同意!我妈,太苦了。”话音未落,旁听席上便传来呜咽声,原告席上的郑某也掩面哭泣。

调解时,我注意到,郑某主动提出的每月6000元扶养费占其收入的80%,若严格执行,可能导致其生活陷入困境。因此,我建议将金额调整为5000元,既保障曾某的后续治疗,又让郑某能够维持基本生活。

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郑某离婚后继续支付曾某医疗费用,而刘老太和孩子们也尊重她的选择。

其实法律程序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

但在送达调解书时,我选择上门送达,一是想听听老人的心声,二是想联系当地村委会和民政部门为这个家庭寻求帮助。

通过协调,政府每个月为刘老太一家提供1500元的补助,镇卫生院和村委会也会定期上门走访。

临走时,刘老太突然拽住我袖子:“法官,你帮我跟她说,家里永远给她留着碗筷。”看着刘老太饱含泪水的眼睛,我们的眼眶也湿润了……

回去的路上,我对随行的助理说:“你看,等村里的路修好了,日子也就慢慢好起来了。”

法官的职责不仅是适用法律,更要成为社会矛盾的“修复师”。在法律与情感的冲突中,避免机械司法、适当延伸司法职能,将法律精度与司法温度相融,每一次法槌的落下,既要守护法律尊严,也要呵护人性微光。

口述:杨恢喜

精彩专题
为您推荐
热点排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www.hn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hncaw@qq.com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1020403号-2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