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4000万纠纷的“融冰”记
文章来源:湖南长安网 作者:晏可慧 时间:2025-10-10 15:53:46湖南长安网讯(通讯员 晏可慧)“我们必须一次性拿到钱,这是合同约定的!”A公司刘经理语气坚决,但眉宇间透露着一丝疲惫。
“不是我们想赖账,但一口气抽走四千多万现金流,公司上下那么多员工怎么办?”B公司李经理双手一摊,声音沙哑。
这是一场典型的“双输”前奏。A公司担心债权落空,B公司畏惧生存危机。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一道“融化坚冰”的力量介入了——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人民法院自贸片区人民法庭审判团队。
原来在2020年-2023年,A公司与B公司相继签订多批材料购销合同。双方于2024年11月签订《协议书》,约定被告确认欠付乙方设备款、材料款、借款总计4000余万元,并承诺于2025年1月31日前将上述欠款一次性支付至原告。期满后B公司拒不支付欠款,A公司遂将其诉至云溪区法院。
“案子到了我们手上,不能简单一判了之。”承办法官在翻阅卷宗后陷入了沉思。
她看到的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两家优质企业可能因此一蹶不振的未来。“判决容易,但执行呢?如果B公司倒了,A公司的钱也要不回来。我们必须找到一条活路。”
调解的第一天,在分别听取双方诉求后,承办法官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点:A公司最核心的诉求是“资金安全回收”,而B公司的底线是“维持生存运转”。看似对立的诉求之下,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基础——两家企业都希望继续在市场上活下去,并且发展好。
突破口,就在这微妙的共同点上。承办法官没有急于让双方坐在一起,而是开启了“背对背”沟通模式。
承办法官和助理充分扮演了“沟通桥”和“解压阀”的角色。一方面,他们向B公司释明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其正视合同义务;另一方面,也与A公司积极沟通,引导其考量被告目前的偿付能力和长期合作价值,建议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解决方案。
那几天,法官助理小谭成了“人体计算器”,反复测算各种分期方案下的本金、利息、支付节点。
转机出现在调解的第三天。经过前两天的情绪宣泄和理性分析,双方的态度开始软化。承办法官决定促成一次“面对面”的会谈。
这一次,气氛不再那么剑拔弩张。承办法官将一份精心打磨的分期还款计划草案铺在桌上。“这是我们综合双方实际情况做的建议,你们看看。首期支付1100余万,证明诚意;剩余款项分3个月付清……B公司,你们要确保每期付款能够如期返还;A公司,法院会就上述协议出具调解书,它和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B公司未能按期履行,你们可就剩余未履行的所有款项申请强制执行。”
沉默。双方当事人仔细翻阅着方案。最终,B公司的李经理深吸一口气,率先伸出手:“刘经理,给我们一个机会,也是给我们双方一个未来。我以企业的信誉担保,一定严格按照协议执行。”
A公司的刘经理犹豫片刻,终于也伸出手去:“希望这次,我们能够建立起更深厚的友谊。”
没有敲响的法槌,有时却能发出更深远的回响。当双方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下名字时,那块重达4000多万的“坚冰”彻底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充满希望的时间表,也是一次携手的共赢。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 查处虚开骗税企业2410户 2023年湖南挽回税款损失48.2亿元
- 保护知识产权 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公安厅公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0起典型案例
- 共绘“同心圆”守护“半边天”——省人民检察院、省妇联共同主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携手共谋乡村振兴—— 省法院驻大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赴企参观学习调研
- 补短板 强弱项 努力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
- 方华堂主持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强调:自我加压 砥砺奋进 推动工作更有成效 更加出彩
- 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湖南高院开展防欺凌、防性侵公益普法宣讲
- 省委政法委召开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27号提案办理座谈会
-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任司法局长(书记)培训班开班 方华堂作专题辅导